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 评/优化通识教育 真正惠及学生

2020-11-27 04:23: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改革高中通识科教育,早已是社会强烈诉求。施政报告表明推动改革的立场后,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昨日进一步公布具体细节。在保留“必修必考”的前提下,於八大方向作出优化。应当说,改革方向切中肯綮,精简了课程内容、释放了考生压力,符合学生与教师的根本利益,更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值得大力支持。

  从二○○九年开始,通识科教育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而且有越来激烈的趋势,该科甚至已被污名化。最明显的例子是,通识科不仅未能提升学生独立思考、慎思明辨的能力,反而成为极端言行的策源地,成为一些别有用心教师用以误导甚至是“洗脑”学生的平台。当一个如此重要的必修科引来如此强烈的质疑,作为教育政策的制订者、推行者及监管者,特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进行全面审视。

  根据教育局的计劃,未来改革将涉及多个方向,包括:保持科目为必修必考;公开考试只设及格与不及格;重整及删减课程内容与课时;不设“独立专题探究”;重视培养学生的正面价值观、积极态度及国民身份认同;理性分析当代领域的课题;提供内地考察机会,以及设立“适用书目表”等等。

  由上可见,通识科不仅没有如外间所传要被“杀科”,相反,科目的重要性及内涵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是以最小的改动、作出对学生利益最大化的优化。精简课程内容、巩固知识基础、优化教材及考评安排,从根本上纠正了过去通识科被异化的问题,回归课程宗旨及目标,成为学生建立稳固的知识基础、培养明辨慎思能力、正确认识身份认同的学习平台。实际上,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述变动与两个月前“课程检讨专责小组”所提建议基本脗合。

  当然,任何改革都会引来各种阻力,更何况是触及了某些人的政治利益。例如教协的叶建源就立即出来乱扣政治帽子,甚至用上“改革形同谋杀”等极端言词。但通识科一没有取消、二没有改变“必考必修”、三没有增加学生压力、四没有增加教师额外负担,何来“谋杀”之说?叶建源坚持错误的通识教育,根本目的绝非从学生利益出发,而是在维护反对派的利益、维护其煽惑学生的机会。毕竟,通识科不再成为“洗脑”的工具,也就意味着反对派失去了最大的动员机器与平台。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关键,天底下没有任何一成不变的科目,更没有“一本通书读到死”的教育,必须因应需要,作出符合学生及社会整体利益的优化与改革。更何况,通识科落实至今已十一年之久,也是应该作出检讨和改革的时候了。特首林郑在施政报告中指出,政府的教育愿景是,培养青年人成为有质素的新一代,对社会有承担,具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让教育回归教育,这是香港拨乱反正、重回正轨的正确之举,必定能得到港人的支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