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新年香港需要做好的三件大事

2021-01-02 04:23: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告别了2020年,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眷念。过去的一年,香港好不容易走出黑暴阴霾,世纪疫情又不期而至,至今仍在疫情第四波中挣扎。毫无疑问,抗疫、振兴经济、维护国家安全及社会安宁,成为未来一年香港社会必须做好的三件大事。

  新年元旦,香港录得42宗新增确诊个案,有关数字较早前明显减少,但仍然维持双位数,情况未许乐观。好在全球开始有疫苗供应,特区政府订购了足够的疫苗供市民免费接种,而首批100万剂疫苗月内抵港,香港抗疫已现曙光。

  疫苗被视为克制新冠病毒的最后武器,但也要看到,接种工作无法一蹴而就,要完成全港市民接种,最快是暑假期间,这意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抗疫仍然是香港的头等大事,决不能因为即将有疫苗而产生丝毫懈怠心理。特区政府需要继续努力“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市民也要全力配合政府抗疫,做到不留死角,堵塞漏洞,唯有众志成城,才能早日实现“清零”目标。

  另一方面,有疫苗不等於万事大吉。首先,疫苗运输、保存及安排市民接种的优先次序,都需要细緻的工作;其次,并非人人愿意接种。香港社会存在相当浓厚的崇洋媚外心态,以为外国月亮一定圆,对国产疫苗则抱有偏见,所谓“成效低、风险高、不可靠”的说法儘管毫无科学根据,但仍有一定的市场,揽炒派也会添油拨火。针对疫苗被“政治化”的问题,特区政府需要多加解释,必要的时候官员更要以身作则。事实上,各国都是领导人及衞生官员率先接种疫苗,俨然成为“国际标準”。

  疫情之下,香港闹市吉舖处处,而每一个关闭的舖头,都意味着有人失业甚至破产。香港经济已连续5季负增长,失业率攀升至十年高位,若非有抗疫基金“吊盐水”,失业问题只会更严重。疫情也加剧了贫穷问题,最新数据显示香港有近149万人生活在贫穷线下,真正是“5个港人1个穷”。疫情不仅是公共衞生危机,也是深刻的社会危机,处理得不好,可能演变成政治危机。

  一言以蔽之,振兴经济、改善民生也是香港的当务之急。香港的幸运是,内地成为全球唯一录得经济正增长的大型经济体,香港只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机,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入两个“循环”,香港经济一定能从谷底回升。

  随着香港国安法在去年落实,街头暴力、议会暴力不复见,但拨乱反正的工作千头万绪,任重道远,包括教育改革、司法改革、审判黑暴分子等。除夕这天,终审法院作出裁决,刚获保释九天的黎智英重新被锁上手铐,以国安法重犯身份被送回羁押所,这被视为送给香港的新年礼物。回归二十多年的事实证明,全面準确理解国安法,严格落实国安法,才能为保障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及“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奠定坚实的基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