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疫苗接种如打仗 香港许胜不许输

2021-01-13 04:23: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全球疫情持续恶化,本港确诊个案近日也出现小反弹,市民原本希望的春节“清零”通关恐怕已成奢望。所幸新冠疫苗已经问世,而本港最快下个月开始接种,为战胜疫情带来曙光。但只有大部分市民接种才能达至群体免疫效果,这一仗,特区政府只许胜、不能输。

  疫苗被视为新冠病毒剋星,但武器再怎麼犀利,没有人使用也是形同虚设。事实上,现时有多少市民愿意接种仍是未知数,而近日针对接种意愿的多个民意调查,得出的结论差别较大,参考价值成疑。特区政府担心强制接种引发反效果,故提倡免费及自愿接种原则,三种疫苗任择。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最终自愿接种的市民比例不高,达不到群体免疫的效果,怎麼办?

  这样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虽说现在是信息社会,疫苗安全性有保障,但不相信科学、不相信疫苗的大有人在。在科技最发达的美国,拒绝接种疫苗的比例相当高。在本港,部分市民或对疫苗认知有限,或出於根深柢固的崇洋心理,更因为揽炒派别有用心的抹黑,导致部分市民对疫苗产生疑虑及抗拒心理,对国产疫苗的偏见尤深。因此,特区政府高官除了带头接种,发挥示範作用,更要採取针对性的科学推介,打消市民不必要的顾忌,令疫苗接种成为一次科学普及教育的过程。

  另一方面,接种疫苗既是个人之事,也是众人之事。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只要有一个人感染,其他人就没有安全可言;多一人接种疫苗,则传染疫症的风险就减少一分。接种疫苗关乎个人安危,更关乎家人、亲友、同事、邻里以及任何一位擦身而过的素不相识的市民。香港人的公德心如何,这个城市文明程度高低,能否展现疫情严冬下的“温度”,从疫苗接种率可见一斑。

  抗疫是一场战争,接种疫苗则是其中一场最关键的战役,能否打赢这一仗,决定抗疫成败。早前美国接种疫苗的第一天,负责全国配送疫苗的美国将军以“D-DAY”来形容,即将疫苗接种与扭转二战局面的诺曼第登陆相提并论。的确,美国打输了前一阶段的抗疫战争,但不能再输。香港在过去一年抗疫中的表现比欧美好得多,但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些,最重要的是避免去年九月自愿社区检测仅约一百七十万人参与、导致抗疫效果大打折扣的教训。

  舆论一直提倡政府以战时思维领导抗疫,这个观念得到愈来愈多人支持,包括医界人士也建议政府在统筹接种事宜上採取“作战模式”,显示“军事行动”决心,而非以“办公活动”的心态应对,可谓用心良苦。所谓“作战模式”,就是强有力的领导,集中一切社会资源,措施得当有力,而不能将一切寄望在“自愿”上。正如有人指出,“自愿”一词虽然好听,但何尝不是官僚作风、推卸责任的讬词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