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香港需要大力借鉴内地抗疫经验

2021-01-16 04:23: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由於油麻地及佐敦出现多宗确诊个案,传播风险高,特区政府昨日宣布将弥敦道、佐敦道、渡船街、甘肃街一带纳入强制检测範围;如果大厦出现一宗或以上确诊个案,居民需要3日内接受检测。这也是香港抗疫一年以来,首次实施大规模强制检测,此举有助截断传播链,儘管姗姗来迟,但仍然值得肯定。

  新冠病毒传播力极强,从科学抗疫的角度,只有对风险人群实施“应检必检”,才能切断传播链。舆论早就建议香港“应检必检”,但特区政府考虑到成本、複杂程度尤其是担心反对声音,因此推行所谓“须检必检”政策,希望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减至最低。但也由於接受检测的人数少,找不到所有隐形患者,导致疫情爆完一波又一波,香港为此付出沉重的经济、社会及人命代价。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特区政府终於调整抗疫策略,扩大检测规模,只要大厦有一宗确诊个案,就“宁杀错、毋放过”,所有居民必须接受检测。有人感叹,“须检必检”同“应检必检”只是一步之遥,香港竟然走了差不多半年时间。

  大规模检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决非扩大检测人群那麼简单,而是需要衞生、民政、警方、消防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包括封锁疫区、设立检测站、追踪密切接触者,以及为“禁足”的居民提供各种支援,免其后顾之忧。就油麻地而言,由於聚居少数族裔人士,未必人人懂中文或英文,需要动员少数族裔的领袖配合抗疫,将有关抗疫政策翻译为不同的文字。正因为大规模检测需要配套,一个能统筹各方的强有力指挥中心必不可少,这也就是舆论提倡的打仗思维及打仗策略。

  捱过一年的坐困愁城,市民莫不希望早日实现确诊个案“清零”,与内地恢复通关,让生活回归常态。而西方抗疫失败,内地抗疫成功,对比鲜明,让市民对抗疫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绝大部分香港人不再介意为了抗疫而牺牲部分个人自由,不少热心人士及民间组织愿意为抗疫贡献一分力,只等特区政府一声令下。

  不仅香港,其实整个世界对中国抗疫模式都有改观。西方社会开始时居高临下,冷嘲热讽,后来承认中国抗疫成功,但西方“国情不同”,无法模仿中国的经验。到了现在,无论英国“封城”还是法国“宵禁”,都是所谓“抄袭中国作业”,只可惜晚了一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準。香港借鉴内地的抗疫方法是可喜的进步,但要学就学全套,不能“半桶水”。内地抗疫成功,不仅在於大规模检测,还有“健康码”制度;不仅基於市民自愿原则,必要时须採取强制性措施。特区政府已由“自愿检测”走向配合以“禁足令”的大规模检测,下月接种疫苗时,难道能指望完全“自愿”吗?特区政府需要拿出魄力,早下决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