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通识科改革方向正确 培养真正栋樑之材

2021-02-03 04:23: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教育局向全港中学发通函,就中、英、数、通识高中四个核心科目优化,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问卷调查,最受瞩目的通识科改革方案亦曝光。新课程框架由现时的六大单元,变为三大主题,涉及港情、国情的内容明显增加,这与政府早前公布的教育改革目标相脗合,也是对现有通识科弊端的拨乱反正,对培养香港年轻人的国民身份认同将大有裨益。

  根据有关建议,三大主题分别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互联相依的世界。第一主题介绍香港问题由来及回归历程、“一国两制”及基本法的法理依据、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以及香港特区政治体制及国家主权象征等。第二主题阐述国家改革开放及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香港纳入国家发展规劃等。第三主题探讨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环境问题、公共衞生与人类健康等话题。三大主题基本上涵盖现有六大单元的内容,但更有针对性,更切合香港当前教育核心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主题各佔45至50课时,相当均衡,背后逻辑一目了然:立足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这个定位客观、準确而全面。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年轻人将明瞭自己身份、所处位置、享有的权利及应负的责任,不仅可以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及国民身份认同,增加明辨是非的能力,亦可以拓宽视野,联繫不同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对於改革后的“通识”如何命名的问题,建议大纲提供多个选项,包括“公民与国家科”、“公民与社会科”、“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民与文化科”、“社会教育科”等,但这些只是供大家参考,市民可以提供新的建议,以便集思广益,找到最恰如其分的命名方案。单凭这一点,足以反映特区政府在教育改革方面开放心胸,尊重各方意见。

  通识科改革除了内容架构外,还包括将课时由现在的250小时削减至150小时,考题弃长卷而多用选择题及短答题,评分计“达标”与“不达标”两种。值得一提的是,新课程包括为中学生提供赴内地考察的机会,可以选择在广东省或其他省市,让学生亲身感受国情及国家发展,增加感性认知,但有关课程不会纳入考试範畴,以减轻学生负担。

  通识科改革是焦点所在,语文、数学、英文课等核心课目的改革亦没有缺席,新课程将在九月份新学年开始实施,时间相当紧迫。而从有关改革方案来看,特区政府本着实事求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迎难而上,值得肯定。教协等揽炒派担心失去继续煽暴的平台,疯狂攻击抹黑优化内容,但理据苍白无力,反暴露出其为反而反的醜陋嘴脸。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化,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唯其如此,才能将香港年轻人培养为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真正栋樑之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