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预算案“精準投放” 利民纾困见承担

2021-02-25 04:24:4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本港经济衰退已持续两年,疫情打击之下,特区政府上年度财赤2576亿元,创历史新高,下年度财赤亦达1016亿元,预计未来四年均“见红”,但即使在“日子不好过”的大背景下,特区政府对市民的承担不变。昨日发表的财政预算案聚焦利民纾困,亦见创新思维;既解决当前问题,亦为长远发展提供动能,是一份殊为不易的预算案。

  预算案在利民纾困方面推出多项措施,包括退还上限1万的薪俸税、宽减差饷、电费补贴、额外发放半个月特定人群津贴、代缴新一年文凭试考试费,几乎人人受惠。相比去年一次性纾困措施规模达1200亿元,今年预算案的纾困措施整体规模仍达800亿元。有道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以往政府财政收入“猪笼入水”,比较容易拿出一部分与民共享;今年是在经济负增长逾6%、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情况下继续派糖,即使减“甜”,但仍可以缓解市民在疫情下的“苦”。

  针对失业率高企及经济仍然疲弱,预算案在资源运用方面讲究精準,力求取得最大效果,政府没有推出“失业救济金”,而是首设比较新颖的“失业借贷计劃”,贷款额上限8万元,年息低至1厘,若能定期内还清,还可以退返所有利息。对於开工不足的在职贫困人士,建议降低在职家庭津贴计劃的工时要求,为现时每月144小时的一半,这两项计劃为有需要人士提供喘息之机。

  其他纾困及恒常措施还有不少,包括振兴旅遊业、支持抗疫、资助中医藥发展、大力投资教育及创新科技、支援旧楼维修等。但若说预算案最大的亮点,莫过於向合资格人士分期派发5千元电子消费券,受惠人士达720万,涉资360亿元。为什麼不是派现金,而是派电子消费券?原因不难理解,派出去的现金有可能被储存起来,失去刺激市道的原意,但派电子消费券就不同了,一定要用出去才见效,而且一定是本地消费,其循环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可以惠及各行各业。香港市民在电子消费方面比较保守,但疫情催化了数码及网络应用,电子消费券有助推广电子支付、遥距营业,推动城市走向智能化,一举多得。

  预算案还上调私家车首次登记税及牌照费,相信此举有助降低市民购车意欲,缓解交通负荷。同时,政府鼓励市民以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电动车可以免除首次登记税,呼应了施政报告提出香港长远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也与预算案的绿色封面相脗合。

  总体而言,预算案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下,做到“精準投放、槓杆使用”的效果,高达1200亿元的逆周期政策,有力地缓解民困、推动经济短中长期发展,体现了财政司司长的魄力和对香港未来的承担,值得充分肯定。随着疫情逐步受控,经济可望於下半年恢复正增长,预算案为香港再出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当记一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