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艺术为公众服务 “M+”须深刻检讨

2021-03-23 04:24: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一拖再拖的西九M+视觉文化博物馆定於年底正式开幕,这本是一件好事,不料部分展品曝光后引起一片哗然。包括艺术界、政界在内的不少有识之士批评有关展品是伪艺术,或直接以“垃圾”呼之。西九是耗费巨额公帑、为全港市民建立的公众艺术区,而不是满足小众爱好的私人展览馆,如果家长不敢带孩子去欣赏、专业人士不屑一顾,这样的博物馆还有什麼存在价值?

  西九是香港最有商业价值的地段之一,在这裏建立艺术文化区,旨在培养市民艺术品味,提升香港作为亚洲文化枢纽的地位,一洗“文化沙漠”之负面标籤。特区政府的出发点值得肯定,但如今看来,能否实现初衷却令人怀疑。

  首先是展品的价值问题。例如有关展品来自一位外籍商人,号称价值13亿元,最终作价1.77亿元,属於“半卖半送”方式,彷彿香港捡了一个大便宜。然而,这桩交易打一开始就引发争议,至今余波未了。专业界普遍认为收藏品价值不高,有些堪称“低劣”,譬如有几个男女自拍裸照,或者对天安门作不文手势,不是低级趣味,就是有强烈政治倾向,与人们心目中的高雅艺术相差甚远。

  创造艺术的是艺术家,而经营艺术品买卖的则是商家,商家以盈利为目的,有些人为赚钱而不择手段。圣诞新年期间,常见“跳楼价”、“大出血”招牌,消费者以为自己“赚到”,实则上当受骗。M+展品所谓“价值13亿”,同样充满水分,最终作价也引起“骗局”之质疑,毕竟艺术市场的欺诈并非新鲜事。有关负责人员要麼官僚作风,不求甚解;要麼对艺术品一窍不通,被人耍了;要麼明知而扮糊涂,但结果是一样的,亏损的是公帑,受害的是香港市民,蒙污的是香港形象。

  更惹人非议的是,被指近乎“垃圾”的展品不但被M+全盘接受,那位“半卖半送”的外籍人士更在管理层佔有一席之地。由於管理层中的官员并非专业人士,对艺术品所知有限,这意味着那些展品的前藏主拥有不小的影响力来左右M+今后的营运和管理。另外,M+的中国当代艺术奖也改名为希克奖。如此一来,耗费巨额公帑的M+岂不就成为其私人博物馆?放眼全世界,有这种做法吗?这不是“被揾笨”又是什麼?

  一叶知秋,围绕M+收藏品之争议,折射整个西九的管理问题。众所周知,西九尚在尘土飞扬的建设阶段,外籍主管已换了多位,他们年薪数百万,实际上被批评为无事可做、白领工资,最后还要赔钱送人,早就引起民怨。

  M+即将正式对公众开放,这应该是香港的文化盛事,千万不要搞成国际笑柄。M+展品及整个西九的管理问题已争议多年,特区政府是时候予以正视了。西九文化区为谁而建,为什麼而建,怎样管理,这是必须要釐清的原则问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