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抗疫需长远规劃 堵漏可超前设防

2021-05-08 04:23: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因应变种风暴来袭,特区政府昨日公布一系列抗疫新安排,涵盖本地及入境检疫两方面。有关措施因时制宜,吸取了一些教训,堵塞了一些漏洞,如果说有不足,就是在长远抗疫策略方面稍嫌模糊。其实有些措施可以再超前一点,主动出击。

  新安排有其科学根据及必要性,体现在将传统病毒确诊个案与变种病毒确诊个案区别对待,将打齐两针及未打针的人士区别对待,根据抵港者来源地的风险程度进行不同的应对,顺应了国际社会即将採取“疫苗护照”的大趋势,也带出鼓励市民接种疫苗的积极信息,值得肯定。

  但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新安排在具体操作时仍难免会碰到困难。就以将变种病毒引入香港的那位印度人来说,他并非直接来自印度,而是经迪拜而来,而迪拜并非香港禁止通航的地方。如果高风险疫区人士经第三地抵港,会不会成为漏网之鱼?

  还有,对打齐两针疫苗者在检疫方面有优待—将检疫期减至7天。但“疫苗护照”可以造假,比如不少地方出现假疫苗,也有地方“打空针”,这些人持疫苗护照抵港,又该如何鉴别?特区政府须有应对之策。

  由於隔离设施捉襟见肘,已有人再提居家隔离之议。然而,居家隔离与“不设防”无异,是公认的抗疫漏洞,曾加剧第三波及第四波疫情。可喜的是特区政府从谏如流,昨日漏夜修订下午的说法,将不涉及变种病毒的密切接触者由居家隔离7日,改为仍需在检疫中心隔离7日,再加7天自我监察,堵住了这一漏洞。

  最近有中环豪宅区的外傭确诊感染变种病毒,按理整座大厦的居民都要入住隔离营,然而至今仍有多户居民拒绝离开,更有人提出司法挑战,引起舆论哗然。如果抗疫存在“双重标準”,势必打击特区政府的威信,影响抗疫工作的效率。

  隔离营不足的问题老生常谈,去年爆发疫情之初就出现了,有识之士一再要求特区政府早为之备,然而实情是,香港的隔离营未有明显增加。如果香港维持零星爆发,也许现有设施能够应付,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疫情失控,一时间如何变出隔离设施呢?

  印度政府曾两度宣布抗疫胜利,过分自信,到头来被变种病毒杀得人仰马翻。血的教训摆在眼前,新冠疫情是人类浩劫,不会那麼快就结束,抗疫需作最坏打算、最好準备。隔离营、病床甚至氧气等设施都要有长远规劃、具体安排、落实到位,以备不时之需,绝不能抱有丝毫侥倖之心,否则,“哪个地方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印度”的预言就会应验。

  对香港来说,最重要的是特区政府继续展示坚决“清零”的决心,朝着与内地恢复通关的目标踏实前进。当市民看到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自然会积极配合特区政府,令抗疫工作事半而功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