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以更严格的防疫措施迎接通关

2021-11-06 04:26: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国务院港澳办及特区政府发言人前日分别表示,两地恢复通关工作正有序推进,并透露近日两地已举行视像交流会议,推进尽快举行第二次专家对接会议。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表示希望明年二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出三周年之际能有较具规模的通关,可以举办一些大型活动。这是林郑首次公开通关时间表,也是市民盼望已久的好消息。

  香港封城抗疫接近两年,这绝对不是一个短时间,尤其是无法与内地正常来往,导致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及社会成本,更有很多人出现心理焦灼等情绪问题。通关成为全民最关心的话题,是特区政府的头等大事,如今通关在望,而且是可以举行大型活动的“具规模”通关,意味着不是针对少数人的“恩恤”性质,而是可以惠及普罗大众,市民没有理由不感到兴奋。

  香港由通关无望到出现曙光,转折点是九月底香港与内地专家就抗疫措施举行的第一次对接会议。其后,特区政府在抗疫思路、机制方面主动与内地对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得到社会肯定及中央的认可。香港长时间实现动态“清零”,这是抗疫措施有效的另一个证据。

  通关柳暗花明,足以证明能否通关并非取决于内地,而是取决于香港本身,只要香港抗疫做得好,能切实回应内地社会的关切,释除对方对通关可能带来播疫风险的担忧,通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当然,即使通关也不会一下子放开,而是将有序进行,通关规模、开放快慢,同样取决于香港抗疫表现,特区政府及全社会在未来的日子必须加倍努力抗疫。

  无可否认的是,尽管特区政府付出很大努力,香港在抗疫方面并非无可挑剔。每日录得多宗外地输入个案,显示机场播疫的风险高,这是通关前必须消除的一大隐患,特区政府计划在机场分隔内地客及国际客,防止交叉感染,完全有必要。特区政府需要认真检视抗疫的每一个环节,防范任何一个可能的风险。毕竟,过去曾多次传出通关“好事近”,事到临头又出意外,前功尽弃,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未来的日子,将有更多更严格的抗疫措施推出,这早在意料之中。为了通关,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相信会得到社会配合。通关之前我们必须对全港防疫全面检视,筑牢防疫屏障,包括尽快提高疫苗接种率。

  曾几何时,有人建议香港先同国际通关,走西方抗疫之路。其实西方国家的“与疫共存”并非什么好东西,而是出现抗疫疲劳、做不到“清零”的无奈之举,堪称抗疫无能、失败的代名词。于情于理,香港都应该优先与内地通关,唯其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市民生命健康,最大程度地恢复经济发展,最大程度地满足市民情感需要。如今特区政府抗疫方向明确,通关在即,我们更需再接再励,不能松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