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抗击新一波疫情需要更有作为

2022-01-03 04:26: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又一城“望月楼”确诊群组扩大,香港处于第五波疫情爆发的“临界点”,现在是与病毒“赛跑”的关键时刻。对特区政府及香港社会来说,加强“外防输入”措施、完善追踪接触者手段、增加隔离检疫设施、提高疫苗接种率,正是当务之急。抗疫需要更果断,需要更有作为,不能“怕痕怕痛”,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外防输入”一直是香港抗疫的薄弱环节,获检疫豁免的机组人员则是最大的风险源。面对Omicron来势汹汹,特区政府最近采取了一些举措,例如取消机组人员在酒店隔离3天再居家隔离的措施,日前又进一步收紧到必须在酒店隔离7天等。可惜措施未能一步到位,加上姗姗来迟,最令人担心的事情终于变成事实。社交网络上,“一个空少害死全港”的讯息广为传播,既表达了市民对少数人不遵守抗疫令的愤怒,亦反映出对抗疫措施不够果断的不满。的确,若一早堵塞漏洞、一早收紧限制,香港岂会有今日之危机?

  相比堵塞“外防输入”方面的纰漏,本港在提升接触者追踪手段方面更要有紧迫感。目前仅食肆、政府设施等场所强制实施“安心出行”扫码,但人流密集的商场等并不涵括在内。近日有多个商场纳入强检名单,问题是商场未有强制扫码,如何能追踪曾光顾的顾客?一些人总是以“保护私隐”为借口抗拒追踪机制,殊不知,病毒就在所谓“保护私隐”中长驱直入,攻城略地。

  香港抗疫正在对接内地的有效机制,但不够全面,譬如欠缺与内地一致的“流调溯源”机制。正如许多人呼吁,特区政府需要尽快扩大“安心出行”覆盖范围,而且要加强追踪功能。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高于一切,“私隐”再不能成为挡箭牌。

  市民的另一个担忧是,万一第五波疫情全面爆发,在哪里找到足够的隔离设施呢?食卫局局长陈肇始昨日表示,政府内部已讨论必要时的“居家观察”。然而谁都知道,所谓“居家观察”、“居家隔离”,一直存在很大的漏洞。本港隔离设施捉襟见肘,曾将新建的公屋临时改为隔离营,但事过境迁,很快好了伤疤忘记痛,增建隔离设施的事情被抛诸脑后,到头来,“疫情埋身方恨少”。其实,建设大型隔离营虽然所费不菲,但相比起疫情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却是微不足道,特区政府需要有长远眼光,做万全准备。

  提升接种率是抗疫根本之道。在这方面,扩大接种第三针的措施元旦开始落实,春节前还将扩大“疫苗通行证”的覆盖范围,但可以肯定的是,“逢政府必反”的那些人仍然会拒绝接种,这正是香港抗疫的复杂之处。特区政府需要奖罚分明,在以通关等实质性措施奖励配合抗疫市民的同时,对抗拒配合抗疫者也要有一定的惩罚机制,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软对抗”而阻碍抗疫大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