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树立信心 全力落实“动态清零”

2022-02-07 04:24: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本港疫情持续恶化,确诊个案由连日“破百”发展到日增数百宗,抗疫面对“何去何从”的重大选择。延续现有抗疫模式,疫情或将完全失控,只有真正落实“动态清零”,才能避免出现最坏的结果。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近日为香港抗疫支招,从为何要坚持“动态清零”到如何实现目标,作出了清晰解答,有助于破除对“与病毒共存”的迷思,坚定香港社会的抗疫信心。

  香港抗疫以“动态清零”为目标,但无可否认的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何谓“动态清零”一知半解,甚至视之为“不切实际”。但正如梁万年所指出,“动态清零”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快速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所以动态清零不等于“零容忍”。内地经过数十起局部疫情爆发,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很快就能将疫情控制住,证明“动态清零”完全可行,实现了抗疫、日常生活及发展经济的平衡。“零容忍”的是,出现病例后反应不够快、措施落实不到位,失去遏制病毒扩散蔓延的黄金时间。

  专家之言有的放矢。香港一个月前出现社区感染个案,可惜追踪、封区都慢了几拍,也没有足够隔离设施,更有人一度乐观地相信这一波疫情可望在春节前结束,结果是事与愿违,酿成疫情一发难收的恶劣形势。

  为何现在仍坚持“动态清零”?梁万年指出,虽然Omicron的重症率和死亡率较Delta为低,但高于普通流感,更强的传染力容易造成绝对数的重症及死亡的增加。更何况,疫情仍处于全球大流行期,病毒也在不断变种,因此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事实上,本港一些人主张的所谓“与病毒共存”并不是抗疫策略,而是“不抗疫”策略,是举手投降,香港抗疫表现好过西方,根本没必要、更不应该走西方的失败之路。

  是坚决“动态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香港社会一直有争论,“抗疫路线”之争引发了“抗疫策略”之辩,包括要不要全民检测、“安心出行”是否应具备追踪功能等。但以“生命至上”为出发点,香港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从全国抗疫一盘棋的角度,香港抗疫也必须服从于国家大局,这两点决定了“动态清零”是香港唯一正确的道路。当然,“动态清零”绝对不是喊几句口号,更不能虚应几招,而是需要脚踏实地落实。其实这都不是新知识,而是一些抗疫基本常识,例如大数据追踪、全民检测、社区防控等。

  香港当前必须与时间赛跑,不能抱侥幸心理。梁万年认为,香港抗疫要做到“五个精准”,即精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精准划定密切接触者、精准划定有风险的区域、精准进行医疗救治、精准实施社区防控。这些都是内地行之有效的经验,特区政府不仅要充分对接,且要广泛宣传,让市民知道如何应对身边的疫情、如何配合政府抗疫。对于香港一直存在的采样、检测、隔离设施不足的老问题,必须尽快强化,必要时可向中央求助。

  “快速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这16字基本原则,香港要积极贯彻落实到位。亡羊补牢虽然迟了,但该补的还是要补上,否则只会酿成更大的灾难,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