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同舟共济缓追租 共渡时艰保生存

2022-02-28 04:24: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第五波疫情极其严峻,经济发展也受到沉重打击。尽快稳控疫情,减少损失,提振信心,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区政府承担抗疫主体责任,必须全力以赴,而社会各界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在当前百业萧条、许多中小企业处于“零收入”状况下,大地产商及大业主,应当承担起应有的“企业公民”责任,支援疫下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需知道,病毒杀人,经济下沉也会杀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唯有同舟共济,才能渡过这场前所未见的危机。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推出总额1700亿元的逆周期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当中提出将尽快立法,在期限内禁止业主就指定行业租户追租,不少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不符资本主义”;同时也有一些声音认为,预算案没有推出“保就业”计划,支援力度不够等等。这些意见涉及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善用有限的资源去保住香港的经济发展动力。

  香港共有中小企业约34万家,占本港商业单位总数98%以上,为超过120万劳动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约占香港总就业人数(公务员除外)的45%。可以说,中小企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众所周知的是,如今中小企业生存极其艰难,诸如旅游、饮食等行业,甚至长期出现“零收入”的状况。如果租金不减,或者要按经济正常情况去交租,很容易出现倒闭潮。届时失业率上升,经济大萧条,物业无人问津,受损的还是香港社会,包括大地产商。

  因此,预算案提出的“缓追租”,是要稳住香港经济的动力。所涉及的只是17个行业,更有最多半年的期限,是在极端情况下采取的“非常之举”。更何况,这只是暂缓交租,而不是不交租,并不违反契约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诸如英国《新冠肺炎法案2020》、澳洲《商业和住宅租赁法修订(延期)法案》等,也都采取了类似举措,有的甚至更“辣”,足见维护中小企是普遍做法,并非香港所独有,更谈不上“违反资本主义”。

  至于是否应再推出“保就业”计划,实际上,2020年推出该政策时,就饱受质疑。例如一些上市公司靠此发盈喜兼派息,越大的企业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多,相反打工仔未能享受到最应该得到的支持。更何况,该计划总共涉及911亿港元,以香港目前的经济状况,是否还能承担如此庞大的开支呢?政府的公帑使用必须慎之又慎,即便要大量投放,也应集中用在市民身上,帮助中小企、派发电子消费券,这才能真正助抗疫、纾民困、消民怨。

  保住市民和中小企的生计及信心,就是稳住社会的根本。香港不少大地产商及大企业,过去也提供了不少支援,值得肯定。但除了捐出检测包和抗疫物资,更应该切实地扶持中小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全力支持抗疫工作,在此时刻,行动就是最好的宣言。

  第五波疫情来势凶猛,经济陷入冰封状态,但在中央坚强支持、指导和协助下,香港一定可以渡过难关。预算案提出“缓追租”是负责任的做法,也契合了香港当前形势。若能尽快落实,就能有力地保住香港经济复甦的动力。希望好的政策不会因一些人的反对而“触礁”,有如当年“空置税”政策一样最终无疾而终。如果支持中小企的措施也是这一下场,绝非香港社会之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