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提升儿童接种率应更加积极主动

2022-04-13 04:23: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全港学校将于本月19日开始分阶段复课,复课顺利与否,取决于疫苗接种率的高低。目前3至11岁儿童的首针接种率只有六成多,第二针接种率低至三成,四月底达至九成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未来出现新个案而触发停课机制的风险较高。提高幼童接种率是当务之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改变家长的“疫苗犹豫”,特区政府在宣传及外展注射服务方面需要更加积极主动。

  香港于二月中旬开始推动幼儿接种,当时正值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全港人心惶惶,父母为了子女安全也积极响应接种,一时间预约爆满。然而,随着近日疫情缓解,确诊人数明显下降,社会紧绷的神经也逐渐放松下来,每日接种人数跌至二至三万人,与一度每日接近十万人打针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儿童接种率在达到六成后也遭遇瓶颈,停滞不前,已连续多日停留在六成二。按人数计,全港约有20万儿童仍未接种第一针。

  香港疫苗充足,接种中心也充足,长期是“针等人”的现象。最近特区政府提出不能一味等待,而是要“针找人”。在推动儿童接种方面有两项新举措,一是鼓励校方安排学生接种,二是组织外展队到学校服务。派出外展队的门槛也一再降低,由原本150人降至100人,现在只要有20至30人接种,就会派出外展队。特区政府在“谷针”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

  然而,从整体来看,这些措施效果仍然有限。据学校方面反映,问题主要出在家长身上,一些家长担心幼童接种后副作用大,如诱发心肌炎等,宁愿再等等。家长担心孩子健康可以理解,但副作用之说被过分夸大,甚至被误导了。特区政府应该对症下药,加强宣传,尤其是儿童注射疫苗安全无虞的宣传,多些引用外国的例证。早前政府为了提升长者接种率,拍了不少“老友记”打针的广告,电视画面不断滚动,起到了积极推动效果,但在鼓励儿童接种方面,有关部门似乎手段不足,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派出外展队方面,政府也可以多走一步。目前是校方组织到一定人数后,再预约外展队。但相关服务其实还是相对被动。正如有人建议,既然是“针找人”,外展队可以主动联系学校打针,门槛可以再降低,只要有人接种,就派人上门服务。甚至可以将全港划分为不同区域,定期在不同区域提供主动上门服务。

  其实并非所有家长都强烈抗拒打针,不少家长是举棋不定,观望情绪浓厚,若看到别的孩子打针但很安全,自然会放下心头大石,让自己的孩子也打针。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与私营企业合作,例如提供相关保险服务等,消除家长的不必要忧虑,总之要多想办法,积极推动。

  香港抗疫的软肋,在于“一老一幼”。曾几何时,不少人误信“打针死人”,有关部门未有主动出击,而是守株待兔,导致整体接种率长期未如人意,长者接种率更是低得可怜,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香港无法及时有效控制住疫情,主要的原因,与其说香港接种率不如人,不如说是在“谷针”方面不够坚决。复课在即,学童聚集意味着感染风险上升,特区政府需要抓紧时间“谷针”,把工作做在前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