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加强数码交易监管 保障消费者权益

2022-04-20 04:23: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资讯科技革命渗透社会的方方面面,银行业也不例外。数码化交易大势所趋,电子消费券大行其道,比特币、区块链、智慧合约等新概念、新服务、新模式层出不穷,为人们带来了资金运用、财富增值的全新体验,同时也在安全和监管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对银行业监管需要与时俱进,这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必要,也是筑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必须之举。

  为了掌握香港银行在数码化方面的进展,金管局去年下半年首次展开摸底调查,涵盖20间传统零售银行和8间虚拟银行。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昨日撰文分享调查结果,认为“相当有趣”且感到“惊喜”。他指出,数码渠道已经成为银行服务的骨干,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包括:转账服务数码渗透率高;数码开户成为开户焦点;透过数码渠道申请个人信贷日趋普及;数码渠道销售投资和保险产品的占比以倍数增长;甚至传统的自动柜员机也“求变”,例如以手机轻触NFC读取器或扫二维码就可提取现金,方便快捷。

  银行数码化提高效率,受到大众的欢迎,但由于依托网络,网络安全成为人们最大的担忧。事实上,各类新型罪案都与网络密不可分,高智商犯罪成为新趋势,如网络欺诈、虚假宣传、消费陷阱等,令人防不胜防。为了保障消费者利益,银行业在处理客户本地和跨境转账、申请产品和交易的信息披露方面,需要有更高的责任感和更有效的预警系统,及时提醒客户有交易发生,及时核实,以防止骗案发生,这就需要银行业承担起主体责任,投入更多的资源,加强网络安全基础建设。

  “一机在手,尽享所有”。数码化令客户更容易获取服务和产品,但也可能因为抵不住消费冲动而轻易下决定,掉入财务陷阱。监管部门应要求银行业提供相关服务时,提醒客户作慎重考虑,最好是有足够的“冷静期”,以免因为一时冲动而作出错误的决定。

  电子消费创造了不少新消费模式,监管需要与时俱进。譬如其中一种叫做“先买后付”,与信用卡原理类似,提供免息分期付款服务,但比申请信用卡更容易,也不涉及过往信用问题,受到消费者青睐。但有利必有弊,“先买后付”离不开“先使未来钱”,由于不必一次过付款,消费更容易,无视财政能力的消费往往导致逾期还款,产生行政费用等问题。由于不少“先买后付”绑定信用卡,有可能导致双重的行政收费及逾期利息罚款。如何监管这些新服务模式,让消费者知悉风险,是金管局面对的又一个挑战。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紧贴时代潮流,不少长者、残疾人士因缺少相关知识、能力或设备而沦为数码时代的“落伍者”。仍然在银行分行大排长龙取款的人群,基本上属于这一类。近年银行业为整合资源、搬迁而纷纷取消分行、减少面对面实体服务,令到这一群人倍感不便。银行业全力发展数码服务、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要有社会责任感,尽力照顾不同的客户群,特别是充分考虑弱势阶层的需要。

  银行数码化势不可当,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快了这一进程,挑战与机遇并存。香港金融业基础稳健,加上中央全力支持,只要因势利导,在监管上紧贴新趋势,香港金融业可望迎来再次起飞的机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