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打造实干型政府 助青年安居乐业

2022-05-05 04:23: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行政长官候选人李家超高度重视青年的全面发展,青年政策是其竞选政纲重点落墨的内容。李家超昨日与青年交流,强调要为青年提供更多元、更优质的教育、就业、创业机会,全力协助青年向上流动。其实李家超竞选政纲的其他部分也与青年息息相关,特别是他在拓土建屋方面提出简化程序,提效、提速、提量三管齐下,不仅为青年安居乐业带来希望,长远而言也会一步一步地推动解决香港深层次问题。

  青年事务之所以成为“问题”,原因错综复杂,上楼难是其中焦点之一。特区政府于2011年提出推行“青年宿舍计划”,旨在帮助没有资格申请公屋的在职青年解决居住问题,一共3400个单位,本是一项德政。可惜的是,如今11年过去,7个项目中只有1个落实,提供约80个住宿单位,另外6个仍在“走程序”,不知何时才能落成。青年提出宿舍申请,等到中年都未必能入住,用“龟速”来形容建设速度一点也不夸张。大公报昨日头版作出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共鸣,立法会也作出跟进。

  青年宿舍并非大工程,且使用熟地,拖拉的症结出在冗长程序上。以占地1372平方米、提供约190个宿位的圣公会青年宿舍为例,靠近港铁站,位置优越,早在2016年已向政府申请“青年宿舍计划”,但接近6年尚未动工。原因是有太多的程序要走,去地政改契、去地区咨询、须符合环保原则、要评估交通流量、建筑署要审核建筑高度,等等。如此这般,每个部门拖3个月,走完流程就是几年;审核若不通过,又要打回头重新来过,周而复始,反反复覆,结果就是旷时费日。

  就算走完地区及政府部门的程序,项目提交立法会又是另一个漫长过程,先过社福关,再过工务关及财委会关,最后提交大会审议。过去立法会“拉布”成风,项目随时会沦为牺牲品。

  “人生有几个十年?”前几年这句经典台词曾引起市民广泛共鸣,青年宿舍好事多磨正是蹉跎岁月的写照。历届特区政府都将房屋问题视为重中之重,作出不少努力,从拓土大辩论到“寸土必争”,再到提出“十年大计”等宏伟蓝图,奈何最终都无法真正见到成效。公屋“三年上楼”变成“六年上楼”,许多非长者单身人士等到白发苍苍才有上楼可能,已经说明了一切。

  李家超在政纲中对症下药,强调拓土建屋的方案可以继续讨论,但必须坐言起行。他提出成立“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负责督导公营房屋建设,以增加未来五年整体供应量;另外设立“土地房屋统筹组”,统筹与拓土建屋相关的政策局和部门,监督土地项目由规划到实施的发展,加快审批流程,整合及释放私人土地的发展潜力。若政纲得到落实,将一举改变以往效率不高的局面。

  另一方面,李家超重视善用市场力量。建屋不能靠政府单打独斗,而是要促进私人土地持份者的参与,群策群力。如此一来,政府部门兼具“监督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每个环节的提速、提效、提量就有了保障。

  穷则变,变则通。无论是解决青年问题、房屋问题还是其他深层次问题,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提升效率,让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李家超“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思维,为香港找到突破困局的钥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