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抓住前海机遇 实现融合发展

2022-06-28 04:23: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为庆祝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将推出连串惠港举措,涵盖住房、创业、平台、金融、科创、落户、服务、民生九个方面。这是深圳前海对香港发挥产业及人才优势、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的实质支持,香港各界要积极行动,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在“以己所长、贡献国家所需”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前海在短短十多年内脱胎换骨,成为大湾区内的一颗耀眼明星,这是深圳发展一日千里的缩影。前海也是港人融入大湾区和国家发展大局的一个重要平台,惠港政策在前海“先行先试”,成熟后再扩大到其他城市。目前,在前海注册的港资企业有一万多家,前海实际利用港资占其实际利用外资的九成以上,可以说,港资撑起了前海的“大半壁江山”;同时前海也成为港青创业的“梦工厂”,约200家港企在此孵化成长,前海因此成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区域之一。

  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不足15平方公里扩展至120平方公里,为港人港资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此次前海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做的九件实事,包括为香港人才提供400套住房、为港青提供800个就业岗位等等,实实在在,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前海发展是香港的又一机遇,为香港人才及企业提供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事实上,大湾区内十一个城市,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及发展定位。区内资金、人才等市场要素的流动日益频繁,这种流动不会是单向的,而是多元及多向的,最终通过市场“无形之手”及政策上的引导,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产生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实现大湾区的全面发展。

  创新科技是香港的主攻方向,但香港发展创科不能靠单打独斗,必须引天下之“才与财”而用之,首先当然是善用大湾区内的资源。正如有专家指出,香港产业结构单调,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九成以上,私人企业对创科的兴趣不高、投入很低,这正是历届特区政府推动创科但创科发展却长期不温不火的症结所在。要突破这一局面,可考虑引入“过江龙”在香港设立研发中心。深圳市政府此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香港借鉴,通过吸引内地大型科企入驻,带动上下游企业,发挥集群效应。

  另一方面,香港发展创科也需要积极吸引人才。并不是说香港缺少人才,而是人才分不同类型,香港拥有多所国际排名靠前的大学,有很不错的基础研究能力,香港的人才主要为学术研究型,但发展创科还需要产业导向型人才,这种人才必须拥有企业经验,擅长将科研成果市场化,深圳拥有大量这类人才,两地完全可以取长补短。

  中央支持香港发展国际创科中心,为香港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内地构建发展新格局,实现更高层次对外开放,香港拥有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优势至关重要,不可替代。香港作为联通内地、连结全球的重要枢纽,未来的舞台更为宽广,前途更为光明。但关键是要积极行动起来,与其他地区紧密合作,“拼船出海”,共同实现更大的发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