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打击卫生黑点需恒常化、见实效

2022-08-13 04:23: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区政府周日起展开为期三个月的清洁香港运动,重点打击全港600个卫生黑点,加强夜间捕鼠行动。舆论一片叫好,但也质疑运动式清洁行动有如“一阵风”,事过境迁,卫生黑点依然如故。这样的担忧显然不是没有根据,只有将打击卫生黑点行动恒常化、加强执法、鼓励公众监察、分析黑点形成原因对症下药,做好一系列配套工作,才能事半功倍,见到实效。

  香港首次进行全城清洁大行动,始于2003年香港爆发沙士疫情。眼下的香港,笼罩在新冠疫情下,市民再次痛感保持环境清洁的重要性。这些年来,香港卫生黑点没有减少,反呈增加之势,特别是疫情下市民大量叫外卖,发泡塑料盒堆积成山,加上弃用的傢俬、口罩等垃圾,卫生状况更为恶劣。前街尚好,不少后巷被垃圾塞爆,污水横流,臭气扑鼻,老鼠成群结队招摇过市,蚊虫乱飞,市民投诉如潮。

  特区政府再次展开扫除卫生黑点行动,顺应民心民意,但要总结经验,提升效率。过去清洁行动之所以效果不佳,原因之一是部门各自为政,未能形成合力。比如九龙湾佐敦谷明渠水臭问题存在多年,一直无法解决。原因是,牛头角街市收档后洗地,污水连同食物残渣一起冲入雨水渠,最终汇集于明渠。但明渠归路政署管辖,清洗街市是食环署责任,有议员批评两者互相扯皮,推卸责任。今次打击卫生黑点由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统筹,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希望能做到分工合作,加强协调,避免权责不清的弊端。

  旧城区、“三无”大厦周围最容易形成卫生黑点,时有居民乱抛垃圾,有些地方已安装摄像头监察。刚开始有震慑效果,但久而久之,当人们发现空有摄像头而无人执法,乱抛垃圾没有后果,故态复萌就不足为奇了。还有一些卫生黑点至今未安装摄像头,无法调查取证,遑论执法。有关部门应该广设摄像头,并加强执法,提高阻吓力。如果法例有漏洞,就要考虑修改法例,将之完善。还有,乱抛垃圾的定额罚款1500元已实施多年,对“垃圾虫”阻吓力有限,是时候考虑加强了。

  最好的监察不是摄像头,而是公众参与。没有人能容忍家居附近的卫生黑点,但如果投诉无人受理,就会挫伤其积极性。特区政府或民间组织可鼓励举报,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处理,并适时公布处理结果。处理结果无法令人满意,需要承担责任,赏罚分明。政府展示坚决打击卫生黑点的决心,市民的参与意识就会高涨,有了公众监察,“垃圾虫”无所遁形,还怕扫不掉卫生黑点吗?

  另一方面,要分析卫生黑点如何形成,找出处理方法。不少市民反映现时街头的垃圾桶越来越少,旧傢俬等固体垃圾收集站更是远离民居,难以搬运,要求年长人士将旧傢俬运到几公里外的收集站不切实际。有关部门学习外地处理垃圾经验是好事,但也要接地气,从现实出发,不能闭门造车。

  一个城市是否文明,居民质素高低,前街后巷的清洁程度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香港是七百多万市民的共同家园,谁不希望将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美丽、更清洁、更宜居,像花园一样鸟语花香?新一届政府强调施政以结果为目标,推动绩效考核,打击卫生黑点就是一份待考的试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