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香港近期迎来了一连串积极信号。德勤预计本年度财政盈余156亿元,结束连续多年的财政赤字;旅发局公布10月份访港游客达460万人次,按年上升12%,再创疫情后新高。香港近来在多项国际排名中持续攀升,同样令人鼓舞,这充分反映香港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经济复苏动能强劲,重回稳定发展的轨道。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香港已连续5年录得巨额财政赤字。今年初发表的财政预算案,估计2025/26年度赤字预计为670亿元。然而,受惠于市道畅旺,香港有望提前摆脱赤字。德勤指出,虽然今年卖地收入仅10多亿元,但由于股市平均每日成交2000亿元,库房每日印花税进账2亿元。计及经济增长带动薪俸税、利得税等收入水涨船高,本财年库房将录得逾百亿盈余。
旅发局同日公布的数据可谓喜上加喜。10月份访港游客为460万人次,创下疫后单月新高。今年1至10月累计访港游客为41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其中,内地游客约3144万人次,同比增长11%;非内地游客为962万人次,同比增加16%。股市蓬勃叠加旅游业复苏,带动香港经济持续向好。今年第三季香港生产总值实质增长3.8%,特区政府将全年经济增长预测由原先估计的2.5%至3%上调至3.2%。
香港强劲的发展势头,与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低迷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是偶然的。一方面,中央惠港挺港措施陆续有来,成为香港推动发展的源头活水。单是金融市场互通政策一项,今年上半年为香港带来超过7300亿元的南下资金,全年的规模更加可观。此外,看好内地发展前景的外资回流加快,与内地南向资金形成合力共振。国际投行纷纷看好港股投资价值,其中大摩预测明年港股最乐观见34700点,而南向资金继续带动港股交投。库房收入也将如“猪笼入水”,香港财政状况持续改善可期。
另一方面,特区政府积极有为,以改革破局的勇气推动香港营商环境的不断向好,同样功不可没。这包括:优化吸引人才政策、加快北都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加强跨境合作、成立“走出去”专班服务源源而至布局国际市场的内地企业等……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的结合,将香港的独特优势转化为实质竞争力,这体现在香港在多项国际排名的节节上升:在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由去年的第7位升至今年第5位;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有五所院校列入全球百强;根据国际机场协会的调查,香港机场客运量重回全球第五位;在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排名中,香港跃居亚洲第二;在国际金融中心三强中,香港进一步拉近了与纽约、伦敦的差距。
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拥有强大而旺盛生命力,那些抹黑香港、唱衰香港的论调,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展望未来,香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机遇大于挑战。纵然国际环境变乱交织,全球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为香港带来严峻挑战,但香港凭借“一国两制”优势,有国家作坚定靠山,只要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善用“十五五”规划提供的机遇,香港就可以在以加快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香港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在于坚持制度自信、道路自信。选好第八届立法会、维护好香港行政立法的良性互动,既是“爱国者治港”的必然要求,也是香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为选举投下负责任的一票,就是为香港更美好未来投下信心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