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下的中国企业该怎么办?上周的重庆智博会,腾讯CEO马化腾在主旨演讲中对此进行阐发,他呼吁顶住压力,打好“逆风球”;跑好“马拉松”,从外到内打磨每一个细节,而不是热衷概念炒作;永远不要放弃踢出“世界波”的梦想,基础研究仍然薄弱,独到的创新不多,现在是政企学研一起努力来改变现状的时候了。
马化腾的公开演讲传递的正能量十足,他所透露的这番深思,可以说是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的中企第一人。
未来,中美贸易战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社会心理的影响会逐步加以释放。从外部来看,中美贸易战对国家层面的改革开放形成了一种倒逼。而中国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细胞,归根结底,由它决定着中国社会经济活动的活力和质素,企业实力构成了国家硬实力的那个拳头。
改革开放四十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企阵营里不断攀升的500强排名,民企的角色在中国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愈加吃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企“出海”的经典案例不断,这些都是中企的优势和巨大进步。
但与此同时,中国公民在海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也出现在新闻里,这一现象被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及。当中国政府已着手推动中国经济,具体说是中国工业和消费品领域的品质革命时,中美贸易战来了,外部陡然加压。
马化腾的打“逆风球”和跑“马拉松”,就是要企业自身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洗去浮华,在“口号英雄”和制造概念的狂热中清醒过来。而这与供给侧改革、稳增长、扩内需,更好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经济政策完整契合。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也是消费升级的关键期。中国巨大的市场,将消化和顶住外部世界的不确定因素。
马化腾还提到,用独到的创新,踢出“世界波”的梦想。试想,如果中国社会真正形成创新的思维,构建起完整的政企学研创新链,新的发展动力就会形成,中国经济何愁不上一个新台阶。
企业家的性格决定一个企业的风格,冀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家反躬自问,带领企业逆风飞扬,实现自我超越,而不要被吓死或拍死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