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经济稳中有变 习主席“三不变”撑民企

2018-11-02 03:17:44大公报 作者:孙志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0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直面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首提企业经营困难这一现实问题,特别是“稳中有变”的判断,体现了与市场分析的一致性。翌日习近平主席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这一来自最高领导人的表态,是对近一段时间来自民营企业普遍焦虑的回应,为民企发展在现时困难下明确发展方向、指明前进道路。

当前实体经济面临困难较多,这一方面是由于中美贸易战影响初现,市场预期未明,企业家信心指数疲弱;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性变革,通过深化改革,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显现。特别是前段时间,“私营经济离场论”的炒作,民企经营受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影响,遭遇流动性不足等问题,民营企业家阵营出现了对前景焦虑、彷徨,甚至悲观的看法。对此,习近平指出,“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他并鼓励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边际变化,中央政治局会议续提“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除稳外资外,几乎条条与民企有关。特别是居于“首位”的稳就业,民企已占到中国80%的岗位。民企未来走向,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和民生问题。这也是最高领导人近期多次为民企发声,并专门召开座谈会,为民企护航的现实考虑。

梳理习近平主席讲话,一从逻辑关系上阐释了民营企业在经济制度方面的作用。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销。二是中国经济的底气和底牌。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的家底: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创能力,总储蓄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人力资本丰富等。同时,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中国还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三是六方面举措助企业家“脱困”,令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四是寄语民营企业家艰苦奋斗、做精主业的精神,把企业做强做优。

接连两天,最高层对中国宏观经济“点穴式”道出问题,对微观经济主体民企发出积极信号,深层意义上是,期待民营企业家与中央经济政策相向而行的行动路线。不难看出,破解当前问题的政策主线仍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高质量发展,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