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北京观察 | 以高层出访带动更大开放

2022-12-08 04:25:33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日至10日的沙特之行,是继10月底11月初主场外交、11月中旬的G20峰会和APEC峰会之后,二十大以来外交领域第三波高潮。而与前两次不同,伴随这一波外交活动,中国经济社会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7日当天,国务院颁布防疫新政,以科学思维和人性化态度,大幅放宽管控。6日,政治局会议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要求“要推进高水准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与一年前同期会议“扩大高水准对外开放”的表述相比,姿态更为积极,政策更为具体。嗅觉敏锐的浙江,已经启动组织万家企业包机出国抢订单。

  6日的政治局会议还着意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以高频度的高层外交带动,尽快回归国际场合,不仅对于扩大开放具有风向标意义;并且,无论对于正在观望的外资外企,还是对于尚存疑虑的国内百姓,都将起到稳信心、稳预期的重要作用。

  面对经济下行的重压,启动市场、挖掘潜力,已是当务之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特别是能源安全,亦是突出重点。沙特是中国的最大石油供应国,而中国也是沙特最大贸易伙伴。阿拉伯国家是“一带一路”的交汇地带,在经贸、人员往来和物流航运方面具有特殊区位优势。以“油气+”为先导,中阿在基建、5G、核电、航太等领域合作齐头并进。因此,此次习近平的沙特之行,对于中国下一步扩大开放、升级产业链供应链、打开外贸新局面,将收获多重红利。

  阿拉伯国家地处亚欧非三大洲连接地带,是全球地缘政治的重要板块。在当前逆全球化、保守主义、单边主义浪潮下,加强中阿合作,有助于构建多元均衡的外交格局,对冲脱鈎、遏制、围堵等风险。在这方面,即将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是中阿关系史上的新创举。当美国不断抛出“重返亚洲”“重返欧洲”,中国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战略互信,不亚于嵌入牵制的楔子,为参与国际秩序塑造赢得主动。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