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隔海观澜 > 正文

慰安妇像击中“台独皇民史观”死穴

2018-08-28 03:17:17大公报 作者:朱穗怡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最近国民党台南市党部旁竖立了一座慰安妇铜像,受到两岸舆论积极肯定。其意义不仅在于这是全台首座慰安妇铜像,更彰显了在岛内“皇民史观”阴魂不散的氛围下,台湾社会仍有一股要纠正错误史观、揭示历史真相的凛然正气。台湾地区虽然早在73年前就摆脱了日本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但在民进党等“台独”势力的操弄下,岛内社会仍弥漫着“恋殖”情结。台北市长柯文哲接受外媒访问时就曾声称“被殖民的历史越久,这个地方就越进步”,还有青少年学生竟然狂言“慰安妇未必是被迫”,甚至在校园活动中穿上仿制的纳粹军装。此种种言行让人痛心。竖立慰安妇铜像,除了让台湾社会清楚地了解过去那段不堪回首的惨痛历史外,更是对“皇民史观”的有力反击。

81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举世震惊的“七七事变”,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没有屈服与退缩,而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抗争。在当时被日本侵占的台湾,很多台湾同胞都积极参加和支援祖国抗战。台胞的抗日斗争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在被日本殖民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台胞从未停止抗争,数十万台胞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抗战胜利结束了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然而,对于这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史,在岛内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煽动和误导下,台湾社会彷佛患了“历史失忆症”。竖立在台北市中山堂前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建于1999年,但直至12年后,在2011年国民党执政时期才撰写碑文,扼要描述抗日史。去年花莲县卓溪乡公社向台当局申请为百年前在拉库拉库溪流域遭日本人杀害的布农族人建纪念碑,但相关管理处拒绝。相较之下,“怀念”日本殖民统治的纪念碑、纪念物却不少。当中有些是当年日本人留下的,但有些竟是后来建置的。屏东县车城乡的温泉公园内放置了二战期间零式舰载战斗机的模型,并称是当年台湾年轻人参加“神风特攻队”的战机,“并在碑文上凭吊大西泷治郎的武士道精神。”大西泷治郎曾策划“重庆大轰炸”,还成立所谓“神风特攻队”,逼台湾年轻人参加、成为“人肉炸弹”。这个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日本军人竟然在台湾被“纪念”?如何对得起为抗日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纪念神风特攻队”不过是冰山一角,在岛内一些地方也供奉着日本军舰,还播放日本军歌。

台湾一些人患“历史失忆症”,但“失忆”的是“抗日史”,对于“日本殖民统治史”却是念念不忘。“台独”分子李登辉就曾“肯定”日本对台湾五十年的“殖民历史”,并表示台日是“命运共同体”。“独派”媚日仇中,显然是为了切割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结,淡化两岸的历史记忆,把日本塑造为“拯救台湾”的“英雄”,把大陆抹黑为“打压台湾”的“仇人”。然而,历史就是历史,真相就是真相,无论“台独”势力如何图谋和操弄,都无法掩饰当年日本殖民统治者的罪行,更无法切断两岸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感情。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