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隔海观澜 > 正文

台当局何以避谈“一国两制”下香港经济发展

2019-01-14 03:18:09大公报 作者:朱穗怡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最近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就推动两岸关係和平发展、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发表“五项主张”,在两岸舆论引起强烈共鸣和回响。尤其“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获得不少台胞高度讚赏。但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却大放厥词,不仅不承认“九二共识”,还煽动台湾社会抵制“一国两制”。近日有台媒撰文罗列“一国两制”对香港的种种“负面影响”,说什麼“只有‘一国’、‘两制’不存”、“香港民主未落实”、“参选门槛高”、“新闻出版自由渐失”云云。且不论“一国两制”对香港民主有否影响,但这些文章隻字不提“一国两制”对香港经济的“影响”,颇令人匪夷所思。经济建设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繁荣与否的重要指标,台媒要找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失败经验,就应该举例说明香港经济如何在“一国两制”之下衰退,但综观该台媒的文章都只是在“香港民主倒退”上大作文章,这到底是台媒的疏忽大意,还是根本知道若谈论香港经济发展就会自打嘴巴?

  作为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第八大贸易体、第五大集装箱吞吐港、第四大船舶註册地的香港在回归后21年来,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香港自身特色和优势得以保持,活力之都的魅力更胜往昔。尤其在经济方面,香港生产总值(GDP)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至2017年的2.66万亿港元,增长近1倍。2017年,香港人均GDP达4.62万美元,较1997年增长近七成。在全球发达经济体中,香港的发展速度一直都在前列,而且后劲十足。香港先后成功抵禦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的衝击,巩固了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并正积极推进国际创科中心建设,继续被众多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尤其香港连续24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

  香港回归后经济依然保持活力,显然是受惠於“一国两制”。在“一国”的优势下,香港经济发展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内地广阔的市场为香港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和商机。自2003年香港与内地签订CEPA以来,共签署了10份补充协议和5分子协议,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和便利贸易投资。据统计,15年来香港货物受惠CEPA而享受内地优惠关税共25.6亿元(人民币),大大提升了香港业界的竞争力。国家“十三五”规劃还提出要加大内地对香港开放的力度,推动CEPA升级。这些年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香港作为地区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可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香港还可通过“一国”的优势,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挥香港融资和资产管理的专长,提供专业服务。

  香港经济在“一国”的优势下蓬勃发展,同时也保持了“两制”特色。一方面,香港回归后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自治”;另一方面,香港继续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保持货物和资金自由流动,因而吸引不少外资投资,使香港继续成为内地和海外商务往来的重要平台。

  作为一个从小渔村发展起来的国际都会,香港正是凭藉“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精神根基,与中华民族“变革和开放”精神相互作用,成就了让国人自豪、世人惊叹的“香江传奇”。明白这一点,便不难理解为何台媒不敢谈论香港在“一国两制”之下的经济发展了。因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依然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有祖国作为强大后盾,面对区域竞争时底气更足。反观台湾,近年不论在薪资、GDP增长方面都排在“四小龙”之末。难怪有台湾学者感慨台湾经济是“低利率、低薪资,货币政策陷泥沼;高举债、濒上限,财政政策难施展;天不应、地不灵,投资不振出口差”。

  然而,台湾的经济并非无藥可救。习近平近日强调,“和平统一之后,台湾将永保太平,民众将安居乐业。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在国际上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严。”香港经济已在“一国两制”下取得成功,值得台湾同胞借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