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隔海观澜 > 正文

隔海观澜:近水楼台先得月 台商瞄準大湾区商机

2019-06-04 03:03:00大公报 作者:朱穗怡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商机稍纵即逝,若不能抓住机遇,最终将被淘汰。正因如此,昨天300位台商齐聚广州,参加“台商一起来,融入大湾区”活动,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唯恐跟不上形势。正如国台办主任刘结一所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广东向来是台商的投资重地,台商在珠三角有良好的发展根基,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正正坐落在台商熟悉的这片土地上,怎能错过这大好商机?无独有偶,岛内舆论也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其实是台商大陆投资的“老巢”,台商深谙此地经贸门道,台商应该利用这个优势积极和该湾区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今年2月大陆方面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已受到台商们的高度关注。大湾区範围涵盖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佛山市、江门市、惠州市和肇庆市,共“9市2区”。整个大湾区的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GDP达1.5万亿美元,与韩国规模相当,是台湾的2.4倍,在全球经济体中可排第13位。其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美国纽约湾区、三藩市湾区、东京湾区总和的4.5倍,经济增速超过2倍。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超过三藩市湾区,逐渐接近纽约湾区。外界预测,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更是大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台商的嗅觉向来灵敏,当然不会漠视这个曾经为他们带来丰厚利润的区域。

早在20世纪80年代,广东是台商到大陆投资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主要是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製鞋、傢具、电线电缆、塑胶、五金、灯饰等。80年代后期,台企开始进入转型阶段,掀起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新一轮投资热潮。目前广东省已有近三万家台资企业。

也许有人不解,粤港澳大湾区的“9市2区”实际就是泛珠三角,而这个地区一直都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为何还要特别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呢?这主要是为了使大湾区各城市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和科学。过去珠江三角洲地区各个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但由於缺乏整体规劃,同质化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央决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就是在生产要素组合基础之上,通过规劃和制度的协作,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複建设,使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根据规劃,大湾区将瞄準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这对台商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台企在电子资讯产业、装备製造业方面拥有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可以共同参与大湾区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此外,医疗、教育、健康等服务业以及文创产业也是台湾方面的强项和优势,加之广东各地已根据国台办颁布的“惠台31条措施”制订了执行细则,将加快给予台资台企与大陆企业的同等待遇,粤港澳大湾区将给台商台企带来庞大的商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