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隔海观澜 > 正文

隔海观澜/绿营政客“台独”当生意 “大罢免大发财”美梦破灭\朱穗怡

2025-08-06 05:02: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很多人都以为民进党掀起的“大罢免”只是一场为了罢免国民党“立委”、掌控立法权的政治运动。然而,在民进党政客的眼中,“大罢免”竟然还是一门“好生意”。

  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最近承认早在6月已经申请将“大罢免大成宫”注册成商标,涵盖的商品除了竞选常用的帽子、旗帜、海报,还包括纸巾、文具、睫毛刷、香炉、水桶、鞋拔、牙刷等生活用品。由此不难想像,倘若“大罢免大成功”,这些有“大罢免大成宫”商标的商品必然热卖,届时民进党政客不仅收割政治成果,口袋也赚得“盘满钵满”。这让人不得不佩服民进党政客的“生意头脑”:从政治运动中窥见“商机”,利用支持者的政治热情进行“品牌操作”。有台媒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民进党政治动员背后,反映的是民主价值竟能被如此“变现”,而且不论结果如何,总有人能在民主热潮里“发财”。当你天真地以为是“民间力量”的展现,有些人看到的却是一门好生意。所谓台湾民主如今变成特定政治人物与小圈子收割红利的工具。

  其实,柯建铭企图利用“大罢免”赚钱,并不令人意外。这是民进党政客的惯向操作。当“台独”也能成为一门生意时,把“大罢免”商品化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这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民进党“立委”、“台独”顽固分子沈伯洋。

  经调查,沈伯洋的父亲沈土城在台湾企业兆亿有限公司担任负责人,2008年以来,该公司与大陆某些企业存在贸易往来与业务合作,从中谋取经济利益。沈伯洋一边宣扬“反中”,给在大陆做生意的台商扣“红帽子”,一边却与大陆厂商做生意,大赚人民币。此外,民进党当局不断渲染“大陆威胁论”,营造“备战”氛围,而沈伯洋创办的“黑熊学院”则趁机推出“急救包”、“野外生存装备”、“防灾包”等商品高价炒卖,事后被揭发这些商品其实是从大陆淘宝平台采购,价格便宜,经沈伯洋“包装”后“身价大增”。由此可见,民进党政客“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尤为讽刺的是,这几个月民进党阵营以国民党“立委”“亲中卖台”为由发起“大罢免”,但有绿营罢免团体的头目却被揭发长年在大陆经商,业务颇多。

  民进党政客多年来叫嚣“反中”、“台独”,实际上却大赚人民币,但台湾业界则因为民进党当局破坏两岸关系、阻挠两岸交流而生计受损,岛内旅游业界首当其冲。民进党当局迄今不愿意恢复两岸旅游交流正常化,导致台湾旅游业失去陆客这个最大的客源。台湾渔农界近年销往大陆的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因民进党当局单方面关闭了两岸沟通渠道,导致台湾鱼农界无法及时与大陆方面沟通,一度被大陆方面暂停进口相关农产品,生意受到影响。

  从沈伯洋家族大赚人民币到柯建铭炮制“大罢免大成宫”,民进党政客虚伪、贪婪、投机的“双面人”本性一览无遗。他们只顾以权谋私,完全漠视台湾业界和民众的福祉。首轮“大罢免”投票,台湾选民用手中的选票狠狠地教训了民进党。这只是开始,倘若民进党当局仍不悔改,更大的挫败还在后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