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纵横谈 > 正文

纵横谈/如何看待中欧投资协定的杂音\江 恒

2020-12-27 04:23: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经历了7年的艰苦谈判,中欧投资协定即将达成的关键时刻,外界却传来谈判遇阻的负面消息,包括美国候任总统拜登团队公开施压,中欧在人权和核电投资等领域出现分歧等,为协定在年内能否达成平添了疑问。

  原本中欧将今年底达成协定设定为最后期限,双方释放出的讯息也非常乐观,欧盟称已原则上同意达成协定,中国也认为协定有望达成。怎料好事多磨,欧盟内外部同时出现很多杂音,牵涉到地缘政治、大国竞争、内部纷争等诸多因素,令形势变得错综複杂。

  其中美国拜登阵营向欧盟施压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拜登的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21日呼籲,要尽早与欧洲夥伴磋商,讨论对中国经济行为的共同担忧。言外之意,欧盟不应先於美国与中国签署协定,而是美欧之间应先协调立场,以便联手逼中国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结构性改革等问题上做出更大让步和承诺,这也符合拜登上场后,希望重新协调大西洋联盟关係的构想。

  而美国阻挠中欧关係走近,也顺势被欧盟内部的反对声音所利用,对中国打出老生常谈的“人权牌”,包括一些欧洲议员和学者在内的人士宣称,从中欧投资协定签署的那一刻起,欧洲不仅在对未来竞争力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失去影响力,还将失去从人权到电厂的未来等基本价值观问题上的影响力,因此认为在中国没有解决人权问题之前,不应急於签署协定。

  分析人士指出,这些杂音至少折射出两方面问题:一是中欧两大全球重要经济体之间达成一个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对全球经济复甦具有重要意义,但中欧为双边投资提供更多机会和良好制度保障,无疑让仍处於内讧和混乱的美国格外焦虑和眼红,因此要想方设法阻挠中欧达成协定。二是在民主党拜登执政后,价值观和人权牌将重新回归,成为欧盟在内的西方盟友用以反制中国的政治工具,此次欧盟内部强硬反华派就拿人权大做文章,指此时与中国构建全面系统的经济纽带是个“战略性错误”,他们将在议会表决时进行联手阻击。当然欧盟亦有声音,希望借人权与中国讨价还价,争取中方能在投资协定中做更多让步。

  儘管内外部杂音不断,中欧投资协定还是得到法德轴心的力挺,亦得到欧盟主流力量的支持,因为与中国达成高水平的协定符合欧盟自身利益,但要突破这重重阻力仍需要勇气和魄力,当今世界处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不能用传统的政治眼光来看待问题,构建未来中美欧大三角关係,需要全新的格局、视野和智慧。

  首先,拜登上台后虽然较特朗普会更为重视盟友,但美欧关係已很难回到从前,更不必提“蜜月期”,重振製造业和追求美国利益最大化将是拜登执政重点,决定了美欧将既合作又竞争,例如,欧盟曾提出美欧之间组建技术同盟,却未得到华盛顿的积极回应,原因就是美国急於保住科技独霸天下的优势,注定无法与主张自由贸易的欧盟成为同路人。欧盟是否愿意将鸡蛋全部放在美国的篮子裏,相信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其次,在目前全球疫情愈演愈烈情况下,唯独中国因有效控制疫情而经济一枝独秀。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跨国外资直接投资(FDI)同比下降49%,只有中国在1至9月FDI累计人民币和美元双双实现同比正增长,分别达到5.2%和2.5%,说明美国的对华贸易战和限制措施并未奏效,国际资本以脚投票,近期中国南方出现限电传闻,即为大量外国订单转移到中国、工厂加班加点给供电造成压力。在经济复甦关键时刻,欧盟是否选择中国这个大市场和大引擎,答案也是一目了然。

  另外,今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等15国签订了《区域全面经济夥伴协定》(RCEP),打造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区域自贸协议,这个有着巨大增长潜力的市场成为很多国家眼中的“肥肉”,刚刚与英国达成脱欧贸易协议的欧盟,应该深知合作共赢的道理,在全球各国争相组建“朋友圈”的情况下,欧盟不应甘居人后。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所指出,中欧投资协定对双方有利,能平衡解决双方关切,并促进经贸关係健康稳定发展,但要达成协定,仍需双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他还透露,目前谈判进展顺利。中欧投资协定如何发展,不妨拭目以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