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纵横谈 > 正文

纵横谈/香港与世界疫苗接种的落差说明了什麼\施君玉

2021-05-21 04:23: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来,有关“疫苗通行证”涉嫌歧视的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不过,随?欧美发达国家接种疫苗速度的加快,这个夏天遊客须持“疫苗通行证”旅行似不可避免。

  近期香港疫情有所缓解,与内地通关的话题也在同步升温。这两天,香港舆论开始炒作这个话题,大有倒逼内地向香港开闸之势,言外之意是:香港已基本满足通关条件,如果内地不开放关口,那将承担道义的责任。

  其实这种思维是有误区的,香港没有进行全民检测,所谓的27天本地零感染也只是一种目测,而内地清零标準的认定显然要比香港高得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清零,无法保障通关后的绝对安全,一旦出现漏网之鱼,内地付出的代价将十分沉重。

  香港和新加坡已几次尝试建立旅遊气泡,但临门一脚总是掉链子。上一次是因为香港不达标,而这一次是新加坡无法满足条件,旅遊气泡的两次搁浅已充分表明,只要病毒不清零,各自的疫情随时都有可能反弹,所谓的气泡最后变成了肥皂泡。新西兰和澳洲也搞起了旅遊气泡,但总是时断时续,其根本的原因是疫情的传播链条没有彻底切断,无法建立真正的安全气泡,能够维持运作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中国内地有?14多亿人口,目前只接种了4亿剂疫苗,要想让10亿人完全接种,至少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依然很低,一些城市的医疗资源也经不起集中挤兑。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严防死守的办法,将病毒拦在境外,为全民接种赢得宝贵的时间。

  平心而论,中国面临的舆论环境是十分恶劣的。西方对中国有?道德洁癖,西方媒体可以宽容美国死去60万人,可以允许欧洲死上百万人,更可以允许印度恒河漂?几千具新冠患者的尸体,但这些情形如果发生在中国,不仅西方舆论会毫不犹豫地把中国政府推向国际法及道德的审判台,而且中国人民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在中华大地。所以,为了14亿人的健康,在通关问题上,中央政府不可能允许有更多的讨价还价空间。

  香港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有疫苗不踊跃接种的地区,换句话说,香港完全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率先实现群体免疫,但是香港抗疫问题的政治化阴影挥之不去,社会的撕裂并没有得到彻底修复,加上一些媒体对疫苗的刻意负面渲染,让接种者犹豫彷徨,接种速度一直裹足不前,在过去80天裏,只有80多万人完成了接种。反观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只要是疫苗充足的地方,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以色列、智利、塞舌尔以及阿联酋、巴林等中东产油国,美、英的成人接种率也已过半,其他欧洲国家更是奋起直追。

  迄今为止,全球的抗疫路径选择其实是十分有限的。人类在短短的几个月裏就开发出新冠疫苗,我们应当感到庆幸。香港居民与内地有?千丝万缕的联繫,长期闭关对人的情感是巨大的折磨,特区政府需要对此有充分的感知。眼下能做的,是穷尽一切手段,激发香港民众接种的积极性。只有率先建立起基础免疫屏障,经济的恢复和民生的改善才有可能。这既是特区政府对香港民众的责任,也是香港理应为中国大家庭扛起的一份责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