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热点冷评 > 正文

“宰人”终将“宰己”

2018-06-16 17:27:00 作者:郑曼玲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素有“中国雪乡”之称的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冬季雪期长达7个月左右,吸引很多游客/新华社

  冰雪旅游胜地雪乡的话题热度近日一直居高不下,遗憾的是,吸引眼球的除了雪景之美外,还有当地“宰客”之乱。沸沸扬扬的雪乡“赵家大院宰客风波”才稍稍平息,1月14日,又有网络视频曝光,雪乡女导游“威逼利诱”推销1680元的游乐项目,并大言不惭地承认,雪乡旅游靠的就是“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羊,大家都是羊”。这对于刚刚信誓旦旦“还游客‘纯白雪乡’”的当地监管部门来说,无疑又是一番尴尬打脸。

  雪乡雪耻,何以按下葫芦又浮起了瓢?关键还在于当地部分旅游经营者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侥幸心理。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的旅游市场处于“到此一游”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信息的不透明和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导致旅游者的相对弱势,对于靠景区资源盈利的商家来说,遇到“回头客”的几率极小,某些人便萌生出借助游客对异地消费的不知情和“势单力薄”进行“一锤子买卖”的歪门邪道。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缺乏旅游市场长远发展的规划,缺乏对游客个体权利的敬畏,将“好山好水”视为当地政府的“钱袋子”,将八方游客视为旅游业的“唐僧肉”。如此心态之下,治理乱象的动力自然不足,要不就“睁一眼闭一眼”,要不就“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一个鲜活的例子便是,深陷宰客丑闻的雪乡赵家大院,刚被勒令停业整改,转眼已改头换面以“威虎寨”的店名重新开张。这一波“神操作”背后是否藏有猫腻,着实令人生疑。

  要根治这一顽疾,就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方政府和旅游监管部门,必须从源头转变利益至上的不健康发展理念,破除盘根错节的地方关系网,认真维护、经营旅游品牌形象;必须意识到,如果出台监管措施依旧隔靴搔痒,带来的只能是面子上的暂时好看,最终则将损害整个景区的口碑和赞誉度,贻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宰人”终将“宰己”,“一锤子买卖”迟早会让人坐吃山空。要将“好山好水”转化为“金山银山”,就必须有珍惜信誉、经营百年老店的追求。这一点,东北雪乡必须痛定思痛,各地旅游业更应引以为鉴。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