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大湾区发展香港不能掉队/陈文鸿

2018-07-14 03:16:50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回归21周年,最大的成功是顺利回归,没有出现任何政治反抗与动乱。这反映了中央政府“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成功。但更重要的是显示出国家实力,排除了像英国欺压阿根廷一样的情况出现;当然也在於人心所向,中华民族包括香港同胞摆脱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耻辱和压抑。

  香港的主权牢牢掌握在中国政府之手,任何企图分裂中国领土,走二次大战後个别殖民地独立脱离原来国家主体的道路没法得逞,这是中国人民历史性的胜利。

  不过,21年回顾,在过渡期的安稳中却植有英国政府布下的众多制度与政策陷阱,在回归後陆续显露。回归初期,对於英国提出治权制度与政策,乃至人事安排,都未有详细审议;对英国在香港的治理体系,乃至在中英谈判前後不同的制度与政策,都没有足够的分析、解剖和处理。“一国两制”中的“一制”,许多都是与殖民地统治结合,也不少与中英谈判之前的情况不同,显然是为了香港回归而特别精心策劃安排。过於迷信“分隔”,结果弄巧反拙使香港与内地的融合、特别是两地人民的感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并不比回归前优胜,且产生出众多的负面心理因素。回归十多年後出现“佔中”、旺暴、“港独”与“自决”,虽说有外力介入,却不能否认其来有因。

  近几年各方已认识到香港的问题根源所在,可惜要有基本的转变不易。回归21周年的香港,与回归初期的香港、或中英谈判前的香港,已经有很大的分别。变成“地主经济”,有物业者佔了社会很大比例。结果是楼价便受制於政治,能升不能降。另一方面,从英国继承来的制度、政策、人事与文化,经20年的深耕广植,也开始根深蒂固,变成了香港的“核心价值”,形成在物质以外的意识形态势力,与在中英谈判後建立起来的既得利益为犄角,互相支援。

  回归後,香港特区开始建立起一整套新的建制,与英国殖民地有千丝万缕的关连,却又不尽相同,其中甚且有不少与殖民地制度有所牴触、矛盾。中央政府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建设,影响不了这个新建制,粤港澳大湾区来得更迫切,能否推动香港的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还在未知之数。

  “港独”嚣张气焰得到遏制,香港政治暂时平静,但人心再回归不一定是必然。而香港经济社会的两极化,却仍然可製造出严重的政治社会经济矛盾。房屋问题变成所有问题集中点,可没有任何中短期解决的方案。楼价持续上升,公屋轮候年期增长均在耻笑政府在房屋政策上的无能与无奈。

  国家好,香港好。中国肯定会愈来愈好,大湾区更可创世界经济奇迹。但推动的力量主要来自内地,香港能否不落队呢?这是我们最担心的地方。或许香港需要一场触动既得利益的改革运动。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