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对於金门人民来说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三年多紧张的施工,金门自大陆饮水的畅想至此完成了最後一里路。从此,来自福建晋江龙湖水库甘甜的水,将会源源不断输向金门田埔水库。儘管此前台湾当局竭力阻挠通水典礼仪式,却改变不了“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的事实。
金门地区淡水资源非常缺乏,统计数据显示,金门地区年均降雨量只有约1000毫米,但年均蒸发量却超过1500毫米。严重缺水的现实,不仅使得金门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人民的日常生活也受到影响。有大陆嫁到金门的新嫁,就感叹当地“不像在围头娘家用水那麼宽裕”。
厦金通水金门现生机
而更为残酷的现实是,据《联合报》报道,金门这几年气候异常,去年还以649毫米的年降水量创下金门雨量观测站设站56年来最低纪录。为解缓旱季水荒,只能大量抽取地下水,每天超抽至少8000吨。据金门县政府地下水位监测结果,近两年金门西部半岛地下水位较2006年下降2.17米。而《旺报》引述金门自来水厂的数据表明,目前全岛湖库可用水量仅剩277万吨,若全数以地面湖库水支应,仅能供应118天,水情十分严峻。金门县长陈福海坦承,“没有水,金门的政策和基础建设都会被卡住;水问题不解决,金门什麼发展都是空谈。”
为解决金门缺水问题,大陆早在90年代就提议自福建省引水至金门。1995年开始,大陆多批专家先後前往金门考察调研,协助当地解决缺水困难。“小三通”後,金门县政府曾向台北当局提议从大陆引水,但适逢陈水扁执政,两岸关係紧张,甚至有反对者声称“引水遭下毒”,最後也不了了之。直到2013年6月,两岸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才达成积极推动金门自大陆引水共识。
2015年5月,时任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访问金门,热心关切金门的民生用水。两个月後,供水工程两岸业主单位就供水专案完成签约,当年十月,这一工程便开工建设。金门副县长林德恭致辞中表示,金门见识到了大陆用心办事、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效率的施政作为,“非常敬佩、非常感动”。
2018年月8日5,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福建晋江正式向台湾金门地区供水,随着龙湖水库甘甜的淡水源源不断流入田埔水库,金门严重缺水的局面得以改变。这一切,正应了南宋朱熹之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过,对金门人民而言,朱熹的诗稍作修改更为贴切。海峡导报记者在金门陆岛酒店的大堂看到了一段贺词:“水为财,有水就有财。厦金通水,金门财源滚滚来。”
对金门乡亲来说,大陆不仅送来了水,更重要的是送来了金门未来发展的契机。因此,朱熹的诗改为“问渠哪得清如许?金门财源滚滚来”再贴切不过了。
对这样一个重要民生工程的竣工通水,金门政府和民众自然欢欣鼓舞。为此,金门县府原规劃两岸将同时举行“通水”典礼,金门县副县长吴成典赴晋江参加大陆的通水典礼,大陆也派福建省水利厅副厅长到金门参加典礼,两岸用视频通话启动按钮,引水端送水、接水端出水的形式呈现。金门端通水典礼在田埔水库受水池举行。
台当局难挡和平发展大势
但非常遗憾的是,台湾当局却不乐见这麼重要民生工程。此前台陆委会以“时机不宜”为由,建议金门暂缓举办8月5日举行的金厦通水典礼。《联合报》报道,台陆委会发言人邱垂正7月2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称,两岸合作解决金门用水问题,原本是“美事一桩”,但近期大陆在国际上对台湾“打压日增”,特别是施压停办台中东亚青运一事,引发台湾民众“普遍愤慨,对两岸关係造成负面影响。”他声称“绝不接受”大陆一方面对台湾“打压”,一方面又对台湾民众“示好”,企图掩盖“损害台湾尊严与利益的事实”。因此“不排除禁止陆方技术官到金门观礼”。
但金门县府并不买台北当局的帐,认为两岸通水是金门乡亲的首要民生大事,不应“泛政治化”,坚持在8月5日举办通水典礼。
其实,台湾当局是否同意金门举行通水典礼的态度已无关紧要,甚至根本就不屑一顾,因为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繫、情之相融的历史和现实无法改变。同时,对大陆而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决心和政策不会改变,坚持两岸和平发展的既定方针更不会改变;而对金门同胞而言,“泛政治化”改变不了缺水现状,只有来自大陆的“源头活水”,才能让“金门财源滚滚来”;而对整个台湾而言,类似“用爱发电”的政治口号、谎言蛊惑人心,或许一时有效,但终究被民众识破。台湾当局无法改变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势,厦金通水便是一例!
复旦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