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中国对非援助“授之以渔”广获讚誉\顾镰墨

2018-09-10 03:16: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早前闭幕。从2001年中非举行第一次峰会起已是第18届。18年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不断扩大,贸易不断增长,中非人员交流越加频密,人民友谊不断加深,中国文化在非洲的影响力不断增强。除了斯威士兰一国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和其他所有非洲国家建交。一句话,中非关係不断深化,可以说现在正是中非关係在历史上的最好时刻。当然,有理由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非关係只会越来越好。

  “八大行动”涵盖範围广

  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但以超高规格接见非洲各国领导人,在大会开幕式上还宣布:为推动“八大行动”顺利实施,中国愿以政府援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融资等方式,再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当中包括15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200亿美元的信贷资金额度;支持设立100亿美元的中非开发性金融专项资金和50亿美元的自非洲进口贸易融资专项资金;推动中国企业未来3年对非洲投资不少於100亿美元。此外,中国还将会免除与中国有外交关係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重债穷国、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8年底到期未偿还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会议还通过了《北京宣言》,提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习近平的发言获得非洲国家一片讚誉,但无论在国内和国外都有一些非议声音。有国内评论认为,国家这样做是“大撒币”。他们认为应该把资金放在国内建设上:国内还有不少贫困人口,一些地方的教育经费还不足,公共福利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有些人还把国家最近调整税收与援助非洲混为一谈,认为加国民的税去援助非洲。有些人还批评对中国大学提供非洲学生奖学金“佔了”国民的教育资源。香港的反对派媒体以及海外人士更抨击这是“一场肆意挥霍民脂民膏的面子工程”。而在某些西方媒体又是另一种论调,质疑国家在非洲的投资要製造“债务陷阱”,搞“新殖民主义”。

  值得说明的是,无论哪种方向的批评声音,都有善意与恶意之分。同一件事居然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大国崛起之路上确有不少荆棘。很多观点需要更多的正面引导与说服。

  那种把对外援助与国内财政对立起来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援非乃大国道德责任

  首先,中国是大国,不但地大人多,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自然就应该有全球视野。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对世界上的贫穷落后地区伸出援手,不说它是一种义务,但肯定是大国的道德责任,更何况中国还一直以“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定位。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还很贫穷,也花了大钱支援非洲建设。其中著名的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TAZARA Railway),至今还是中非合作的“样板工程”,见证中非友谊的牢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百废待兴,亟为需要资金,也没有停止在卫生等方面支援非洲。现在中国成为世界GDP第二大国,去年人均GDP接近9千美元。虽然平均值还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由於人口众多,援非资金分摊下来负担并非太重。无论如何,援助非洲不再像上世纪那样需要“勒紧裤头”。

  其次,中国财政上还有缺口是事实,还存在未脱贫人口也是事实,但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财政上能绝对充裕,也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没有穷人。富裕如美国,各个部门也都在叫嚷资源不足,还有55万人无家可归,12.1%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但直到“小器”的特朗普政府上台前,美国的对外援助都很“大手笔”:在2015年,光是在经济发展方面与卫生方面的对外援助就双双达97亿美元。其他发达国家也都不可能完全满足国内财政或完全没有贫困人口之后才对外援助。中国当然没有必要与其他国家比较,但这也说明,不应把外援与国内财政对立起来。

  至於中国最近税制改革的最主要目的是解决避税和分配不公的问题,尤其是国内巨富阶层把财产转移到海外的情况。税制改革对广大普通人而言只有正面的影响:一来起征点提高了,二来国家收入多了可以更多地用於民生。这和对外援助是两回事。

  第三,对外援助对中国也有很大经济效益,不是“大撒币”。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和交通(铁路、公路与港口)等方面。中国是世界工厂,能源与矿产都是必需品,而非洲正好有丰富的资源,中国投资开发,正是经济互补。至於交通,一来可以发挥中国基建行业的特长,二来也是便利把能源和矿产运到中国。大部分的投资都裨益中国企业,也为中国劳工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第四,对外援助的回报是长期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如果没有中国对亚非拉的援助,就不可能取回联合国代表权。现在,如果没有非洲国家稳定的能源与矿产供应,中国就无法巩固世界工厂地位,产业升级也无保障。至於大力鼓励非洲留学生,不但在非洲传播中国文化,更能培养下一代对中国友好的政经人才,长期保障中非关係友好。这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岂可如此短视?

  虽然中国大规模投资非洲有战略考虑,但西方传媒认为这是“新殖民主义”是完全不公道的。中国没有“掠夺”非洲的资源,而是用合理价格交换。中国也没有仅把非洲当作资源提供国,在当地开採资源之余,还在当地建立提炼与加工厂,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相关产业,授之以渔。最重要的是,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与投资完全没有附加政治条件。这和以前的“新殖民主义”有本质区别。

旅美学者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