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登上联大讲台,在联合国再次高调宣示他的反全球化立场,并为其“美国优先”政策进行辩护。
特朗普的反全球化是全方位的。
一方面,美国直接退出全球多边机制,如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气候协定》;另一方面,美国对一些国际组织发出批评或“退群”威胁,如世界贸易组织(WTO)。此外,还有美国利用但又反目成仇的国际组织,如国际刑事法院。美国主导的区域性经贸机制,如涵盖亚太12国的跨太平洋夥伴关係协定(TPP)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或被特朗普弃若敝屣或被其推倒重来。当然,被其前任视为外交政绩的伊核多边协议,也被特朗普彻底放弃。
西方国家对美感寒心失望
特朗普退出全球化的“大圈子”,也漠视西方世界的“小圈子”。战后美国主导的亚太和北约两大政治军事同盟,不仅使美国成为西方世界的盟主,也让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现在,美国要给西方世界摊牌了,美国不稀罕政治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上的“老大”虚名,亚太盟友也好,北约成员也罢,要继续美国的保护,首先要给“保护费”。而且,面对西方俱乐部的象征─“七大工业国组织”(G7),特朗普也和其他六国“互怼”。此外,他对欧盟指指点点,不仅支持英国脱欧,也和欧盟内部的右翼民粹政党眉来眼去。
更不必说,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已经超过半年。虽然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加码成为特朗普的主战场,美国对欧盟、日本、加拿大等盟友贸易夥伴同样痛下狠手,尤其体现在钢铝关税制裁和汽车进口关税这个不时量出的贸易“暗器”。墨西哥、韩国和澳洲等在美国极限施压之下不得不向美国妥协,算是换得美国部分关税豁免。然而,欧日加或和美国达成初步贸易共识,或还在谈判,但美国对这些盟友贸易夥伴毫不留情的“交易艺术”,已经让他们对美国感到寒心。日欧之间的抱团取暖,加拿大对新版NAFAT的怀疑,凸显盟友对特朗普反全球化的失望。
特朗普在联合国讲台上的说辞,已成国际社会的笑谈。经过加拿大G7峰会的“六怼一”尴尬,六国领导人中只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特朗普还算客气。安倍晋三刚刚连任自民党总裁,他或成为日本历史上最“长命”的首相。安倍刚刚和特朗普进行了一场谦卑的会晤,这固然意味着日本依然将美国视为重要盟友。但是,欧日签署日欧经济合作协定(EPA),旨在构建将美国排除在外的全球最大自贸区。日本在亚太继续引领没有美国的TPP前行。因此,安倍首相对特朗普只是阳奉阴违且想好了退路。
中日关係慢慢回稳回温,两国领导人互访已经提上日程。中日欧三大经济体已经形成了支持全球化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识。对於美国威胁退出WTO,中日欧和其他经济体则希望通过改革,发挥WTO在解决全球贸易摩擦中的作用。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在尝试适应美国的全球治理新秩序,也在摆脱美元霸权支撑的美国贸易霸凌主义。
鲁哈尼批美引起国际共鸣
西方世界对美国还有意识形态的幻想和地缘政治的牵绊,但伴随着特朗普持续不断的“退群”和“六亲不认”的单边主义,挣脱“美国优先”讹诈和摆脱特朗普纠缠成为无奈选择。
本次联大,美国和伊朗两国元首的交锋也是一大看点。特朗普强调“美国发起了一场经济施压行动,要切断这个政权推进其血腥议程所需的资金来源。”他称伊朗是世界上主要的恐怖主义的支持者。伊朗总统鲁哈尼则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是对“多边主义的严重破坏”,对伊制裁是“经济恐怖主义”。美伊“口水战”,今年大不同。美国振臂一挥各国响应反伊的时代一去不返了,伊朗总统鲁哈尼的批美反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共鸣。
从联合国到其他国际组织,美国不仅是全球多边机制的构建者,也是全球化的引领者。历史经验也表明,这是由於美国坚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才让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因此,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不仅有助於“美国优先”而且有利於全球共赢。
在特朗普看来,从联合国到世界贸易组织,从中国、欧盟、日本到韩国、加拿大、墨西哥甚至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都在佔美国的便宜。这种莫名其妙的受虐感,让特朗普笃信反全球化和单边主义能够证明“美国优先”的正当性。
曾经和特朗普热情相拥的法国总统,对特朗普的回怼一针见血,“民族主义总是会导致失败……如果在捍卫基本原则方面缺乏勇气,国际秩序就会变得脆弱,这可能再次导致我们已经两次见证的全球战争”。
特朗普反全球化未必导致“全球战争”,但实现不了“美国优先”,或致全球反美。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