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增加土地房屋供应 勿忘青年住屋问题/陈正伟

2018-10-13 03:16: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首林郑月娥提出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共322段、全长6万多字,是史上最长的施政报告。综观这一份施政报告的土地政策,舆论把焦点聚焦在“明日大屿”计劃,其实,细看其土地政策,藏在发展愿景的背后是林郑试图从发展商手中夺回土地供应话事权的“雄心”。

  土地房屋问题是施政报告的重中之重,仔细翻看土地政策,舆论最为关注的是需要大规模填海的“明日大屿”计劃,该计劃填海1700公顷,为最多110万人提供住所,不可不谓大胆,倘若能够落地实施,对香港未来发展影响将极其深远。

  “明日大屿”愿景再好,其实说到底就是填海造地,增加土地供应。而制度上的突破才可能改变整个土地供应的格局。於是乎,本次施政报告还提出新界棕地发展的研究,以及抛出“土地共享先导计劃”,希望吸引拥有农地的发展商与政府合作开发土地,但对香港土地问题未来发展最为影响深远的,恐怕还是将公私营房屋的比例从六比四调整至七比三。

  综合林郑的土地政策,未来新增的土地供应势必以公营房屋为主,这势必会影响到私楼的价格,说白了,就是特区政府咬着牙要放弃卖地收入这一块大肥肉,真正让楼“买得起,住得起”。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恐怕是到底有多少人会看清楚林郑的用意。

  有人评价说,林郑月娥的许多政策其实在社会上已经讨论多年,此点说法有些许道理,只不过,换一个角度来想,这不就是香港土地问题的问题所在吗?无止境的讨论换来的是楼价狂飙。

  现在,摆在特区政府面前的应该是加快落实政策,改变土地政策,所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其实蹉跎岁月的何止是政府,恐怕真正想要蹉跎岁月的是那些不愿意看到土地供应增加的既得利益者。就如,林郑月娥11日在电台联播的“施政答问”节目上指出,2008年启动新界东北发展时,当时预计2015年可入伙,但至今一块土地仍未收回。

  只是,我们也需要看到,新一份施政报告儘管愿景很美好,然而,在青年住屋需求的问题上则着墨较少。令青年伤心的是,在提及公屋轮候人士数字时,林郑只说:“目前,超过150000个家庭和单身长者正轮候公屋,他们的平均轮候时间长达5.3年。”却忽略了11.7万宗非长者单身申请者。

  林郑月娥有意从根本上改变香港的土地政策,然而还需考虑“远水救不了近火”,如何在目前的政策上支持青年人、夹心阶层上车,特区政府还应当提出一些能够立即执行的短期政策才是,否则,待岁月蹉跎,恐怕有那麼一代人他们将永远活在灯光的光影之外,成为被消失的一代。 媒体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