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大桥助港青逐梦大湾区/龙子明

2018-10-24 03:17: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昨日在珠海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大桥正式开通。这项由构思到建成历时35年的超级基建,今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是中国首座涉及“一国两制”三地的世界级跨海大桥,一桥飞架粤港澳,不仅三地受益,而且能帮助和促进香港青年逐梦大湾区。

  新舞台让青年发挥潜能

  港珠澳大桥是一项世纪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桥隧组合跨海通道,大桥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於一体。这座全球最长跨海大桥集三地之力、融三地之智、便三地之民,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代表性工程。三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大桥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的重要枢纽,实现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早在今年3月到港珠澳大桥参观时,认为大桥的启用有助促进大湾区的人流和物流,并会为港珠澳的旅遊、金融、商业及物流业等带来大量发展机会,同时令香港青年人在创业和就业发展大有机遇。

  今年9月,林郑月娥鼓励香港青年人要多利用新基建设施带来的便利,多到大湾区不同城市走一走,亲身体验这一个为他们未来发展而精心搭建的大舞台。今年6月29日,主管港澳事务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接见香港青年代表时特别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是年轻人的舞台,他强调香港青年要抓紧机遇,把粤港澳三地特长发挥出来。

  的确,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等重大工程,让香港通往内地更加便捷,连接辐射更广阔腹地。对於香港青年而言,他们迎来了更多的人生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必将有更多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大展拳脚。香港青年要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和发展,开拓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事业。

  在粤港澳大湾区迎来连接三地的跨海大桥通车时刻,愈来愈多香港青年正通过实际行动,準备在大湾区这片热土上放飞青春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广东社团总会近期主力配合大湾区发展,开展“千人寻走”计劃,分别带领十余团前往大湾区城市访问考察,并将於月底举行分享会,为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工作作好準备。

  大公报编辑部与中联办青年工作部早前举办“港青逐梦大湾区”座谈会,邀请港青年代表分享参与大湾区发展的亲身经历及感想。与会者表示,继高铁香港段通车后,港珠澳大桥进一步为大湾区生活圈增添便利,包括莲塘香园围口岸等跨境基建的陆续启用,让大湾区人员流动更加畅通,香港年轻人可通过便捷多样的基建北上,献力国家,实践理想。

  一桥连三地发展空间阔

  大公报日前的社评指出:“今天,港青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内地九市去创新创科和创业,则不要说衣食住行,就算是资金来源、技术资讯等,一切都已经有人代为筹谋张罗,几乎只要带齐身份证和回乡证就可以起行成事。比起上世代香港青年乃至内地青年的创业梦,今日港青可以说是‘天之骄子’得天独厚了。”

  相比起来,现时在香港创业,租金成本很高,市场亦不大,大湾区可帮香港解决土地、市场方面的不足。香港从来不缺人才,却欠市场,目前香港市场已接近饱和,限制了青年人的创意发挥,难得大湾区规劃一下子将市场扩大了10倍,香港青年人北上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港人认识到,香港青年需要走入内地,认识国家当前经济、社会及文化面貌的同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莲塘香园围口岸等跨境基建陆续启用,有助大湾区人才流动。

  随着交通便捷将促进两地人才频密往还,特区政府既要鼓励港青勇於北上发展,同时亦必须加强本地的教育和城市宜居水平,藉此吸引内地的人才汇聚本港,尤其是科研和创意人才。

  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大桥将三地连在一起,从而促进人才流、物流、资金技术流等要素在大湾区内高效流动和配置,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港珠澳大桥所形成的“一小时交通圈”,将释放的经济社会效益更令人期待,这有助开阔区内特别是香港青年的视野,改变他们对於大湾区的时空概念,缩短心理距离,拓展人生理想和事业的视野,有助於把握时代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就是“国际一流”和“世界级”。

  港澳办主任张晓明曾强调,香港青年要实现梦想,必须首先有北望神州的国家视野,才能找到发展机会。的确,认识祖国就是认识未来,不懂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不懂世界,香港年轻一代应放开怀抱,去认识粤港澳大湾区,才能找到发展机会,拓展自己的人生事业和理想。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青年交流促进联会创会主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