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美国制裁伊朗“杀威棒”棒喝目的\张敬伟

2018-11-06 03:16: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周一起全面恢复对伊朗的制裁,在美国制裁伊朗的黑名单上,增加了700多家伊朗实体和个人。

  这是美国退出伊核多边协议后再次对伊高举制裁“杀威棒”。今年5月份的第一轮对伊制裁主要是针对伊朗金融、金属、矿产、汽车等非能源领域制裁。新一轮制裁则扩大至伊朗的能源、造船、运输和金融行业。显然,本次对伊制裁才是重点,主要是通过制裁来阻止相关国家和企业购买伊朗石油,压缩伊朗财源,强化对伊朗的压力。

  美“杀威棒”只是“自娱自乐”

  当然,美国对於本次制裁也给予8个国家豁免权。因为美国不愿意在制裁伊朗时“伤害和盟友的关係”,而且美国也承认不可能一下子让伊朗石油出口为零。美方昨日公布豁免国家及地区的名单,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意大利、土耳其、希腊及台湾均获豁免,半年内可继续进口伊朗石油。

  美国退出伊核多边协议,收到了来自其他各方的批评,对伊制裁也不得人心。因此,美国对伊举起全面制裁的“杀威棒”,威力已是大不如从前。这样的制裁不仅缺乏盟友支持,也会影响美国的全球公信力。因此,对伊制裁只是美国的“自娱自乐”。

  伊朗不再是国际社会侧目的罪有应得者,而是深得国际社会的同情。除美国之外的大国(大国集团),中国、俄罗斯、欧盟中的英法德不仅是伊核多边协议的参与者,也是站在伊朗一边的协议捍卫者。因此,美国对伊的全面制裁——得到了世界上主要大国的抵制。中国和俄罗斯不必讲,在历次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中,两国都无中断和伊朗的经贸联繫,中国也是伊朗原油的重要购买者。欧盟三国是伊核多边协议的重要参与者,而且伊核多边协议对於欧盟的安全也至关重要。因此,这次欧盟选择反对美国,并一直劝说伊朗顶住压力不要像美国那样退出伊核多边协议。因为对欧盟而言,美国退出伊核不仅是对欧盟这个盟友的背叛,也让欧盟陷入了难堪境地。

  从5月份美国发出对伊第一轮制裁,到本次启动全面制裁,欧盟的立场相当坚决。欧盟和英法德三国发表外交声明,强调将在欧洲法律框架及联合国安理会2231号决议下,保护同伊朗有合法商业往来的欧洲经济主体。显然,即使欧盟不在美国的豁免名单上,欧盟也要通过自己的方式保护和伊朗有生意往来的欧盟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舆论场曝光的豁免国中,印度也表示会继续购买伊朗的石油。

  制裁伊朗难有实质成效

  在有国际社会支持的情况下,伊朗认为美国的制裁不仅难以实现美国的经济目标,也不能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即使美国通过豁免的方式将传统盟友拉回对伊同盟军阵营,中美俄大三角关係也将成为美国制裁的困扰。美俄关係处於史上最糟——受困於“通俄门”醜闻的特朗普政府,虽然有意和俄罗斯和解,但在国内政治的绑架下,反而对俄罗斯痛下制裁狠手。在中东叙利亚内战博弈中,俄罗斯、伊朗和叙利亚三方同盟也佔据优势。因此,俄罗斯不可能因为美国的制裁而选择抛弃伊朗,尤其在美俄关係濒临“冷战”的现实下。中美贸易摩擦还在僵持,即使中美两国元首刚刚通话和将在G20峰会上举行会晤,但美国对华极限施压的策略并没有改变。其实,美国是否给予中国豁免都无所谓,因为中国一直都是伊朗原油的大买家。当然,也不排除美国给予中国顺水人情,既能给G20峰会的“习特会”提供和谐氛围,也有助於中美贸易和解。

  有趣的是,美国对伊朗举起“杀威棒”,也将引发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波动和石油供给的连锁反应。美国制裁伊朗,需要沙特为首的OPEC国家增加石油产量,以维持国际油价的平衡。但是,在沙特记者卡舒吉在土国被害事件后,美土沙三方博弈中土耳其已佔据绝对优势。土方“挤牙膏式”的爆料,不仅让沙特政府陷入难堪,也是特朗普政府面临是否制裁沙特的国内外压力。若无法处理好和沙特、土耳其两个盟国的关係,美国对伊全面制裁的效果会充满更多不确定性。土耳其或被美国豁免的舆论传闻,更让人充满联想。

  在没有同盟支持又存在多重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波动的现实下,美国制裁伊朗的“杀威棒”对伊朗和全球都失去了棒喝作用。美国对伊全面制裁,和美国一再的“退群”和挥舞单边主义的大棒一样,成为特朗普主义的颟顸之举。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