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到底是谁在反“明日大屿”?

2018-11-07 03:16: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填海兴建多个人工岛,面积合共约1700公顷,立即遭到了反对派有组织的、有系统的反对,反对派準备好在立法会内外作两线鬥争,把“明日大屿”拖垮拖死,将来继续玩弄立法会“拉布”的旧招。

  反对派勾联媒体抹黑

  现在的形势说明,香港的确需要统筹传媒、网站对抗反对派街头鬥争、立法会内部搞局的战役。反对派媒体高度统一发动舆论攻势,叫嚷“填海将要浪费一万亿元,花光香港财政储备”云云;紧接着“守护大屿联盟”和以朱凯廸为首的“土地正义联盟”互相勾结,发动市民上街遊行反对填海,其实背后的骨幹正是鼓吹“港独”“自决”势力,2014年他们发动了非法“佔中”,欺骗和煽动青年学生走上街头。这背后涉及到严密的组织和外国势力支持。在2016年的立法会选举中,这股势力以“雷动计劃”操纵选举,让朱凯廸、罗冠聪、刘小丽夺取传统反对派的票源,爆冷门当选。这些事件的发生,还有一个大的国际背景,极右的民粹主义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用激进观点反对原有的社会秩序和运作,以歪理反对正常道理。这股激进浪潮透过互联网,影响部分年轻、无政治经验的学生,欺骗他们要“改革社会”。

  如果特区政府没有察觉这一点,不晓得正面对着大规模舆论鬥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形势,以为好像过往的施政报告一样,由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上电台讲解一下,就可以扭转舆论,将会大摔筋斗。

  特区政府必须重新整顿阵容,把可以发动的社团组织、谘询组织、专业组织组织起来,详细介绍有关背景资料,讲解香港历史,动员各方面力量打一场大规模舆论战,才可以扭转局面。

  特区政府一定要想清楚“谁可相依”,才可以发挥正能量。如果仍然希望可以说服反对派,只会尽失人心,更加让“明日大屿”变成空中楼阁。

  百多年来,香港填海得来的土地已达逾7000公顷,约200万人口因而得享安居,所以填海绝对是解决今日香港人居住问题的长久之计、必由之路。现在香港房屋供应陷入困局,是反对派全力攻击前行政长官董建华的“八万五建屋计劃”所造成的。而从第二届特区政府中期开始,当局就停止开拓土地储备,造成土地供应严重不足。预计到2026年,香港欠缺住宅用地108公顷、经济用地135公顷、基建及设施用地572公顷。但是,反对派和部分学者提出的“填平船湾淡水湖”、“搬走整个葵青货柜码头”、“发展新界棕地”等主张,却难以执行,可以说是画饼充饥。

  摆脱既得利益者掣肘

  问题的关键是,通过“明日大屿”计劃,政府拥有一笔在2025年后可以动用的土地储备,就可以解开土地供应不足的死结,这是关键的关键。由於地产商已透过收购新界农地,来建立各自的土地储备,但政府却必须经法定程序(包括区议会、城规会,以至立法会财委会)始能觅地兴建公营房屋,加上当区现有住户一般也会强烈反对之下,土地债务利叠利的情况便恶化到今日的地步,亦导致一众地产商得以有更大权力操控房地产市场。现在的楼价的走向,基本上由地产商决定。有了“明日大屿”,特区政府就等於有一笔“资本”作为筹码,倒过来迫使发展商拿出新界的土地,参与政府的公私合营计劃,立即解决了供应放落没有土地来源的问题,解决了棕地的过渡安置的土地来源问题,解决了公务员的合作社楼获得安置的土地可以重建的问题,一切土地来源都盘活了。反对派全力反对“明日大屿”,实际上就是要把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变成为永久的死局。谁维护了地产商的利益?谁在贼喊捉贼?一清二楚。

  政府填海,绝对不会亏本。发展局局长黄伟纶早前估计,首阶段交椅洲填海每平方呎成本介乎1300至1500元,立法会议员谢伟铨分析,扣除交通基建配套及社区设施用地后,整体人工岛仍有一半土地可用作建屋,只要每平方卖地呎价达4000元,便稳赚不赔钱。可见反对派的所谓“花光了香港财政储备”,完全是违反常识的说法。

  政府拥有香港电台,设立众多的谘询组织,亦有建制派支持,却又不发挥自己的优势,仅仅是林郑一个人单打独鬥,这怎能敌得过有外国势力大力支持的、有组织有计劃有阴谋诡计激进的反对派?某些人一心想着“中立”、“大和解”、“审时度势”,必然是抛弃了自己的最大优势,抛弃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放弃了广大居民希望改善居住问题的强大民意,结果是“有理说不清”,舆论战被动捱打,落在下风。这不是没有準备的问题。事实上,有人已经準备好了下一步的行动,接受反对派的意见,对於填海计劃大幅度的让步,让反对派成为“大英雄”。这正是舆论战“赢了道理,输了形势,落在下风”的原因所在。建制派一定要提高警惕,既要大力支持填海计劃,也要谋算将来可能出现的奇异转变局面。 资深评论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