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人的选情仍然低迷,主要原因是他在中产及基层失票严重。中产本来是反对派的主要支持者,李卓人以为得到反对派多个大党的力撑,可以轻易取得中产票,再加上成功迫使民协归边,民协的基层票也归入其囊中,胜算已是“坐定粒六”。或者,反对派的研判未尝没有道理,但他们却漏算了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人的因素。选举选的是人,但反对派却私心自用,只希望选出一个“过渡”人选出来做满余下任期,因而“钦点”一个充满缺陷及弱点的李卓人出来,结果形势不似预期,原因正是反对派低估了李卓人的“赶客”能力。
李卓人不受中产欢迎
李卓人对青年没有吸引力,这是意料之内,当中既在於他“过气政客”、“败军之将”的背景,也在於“本土派”、“自决派”的年轻支持者,一直对他恨之入骨,认为他是“大中华胶”,过去更曾支持修订《议事规则》,对“本土派”、“自决派”不假辞色,现在为了选举又再“换脸”,自然讨不了好。至於中产选民,李卓人最大问题在於其激进工会的背景、其挑动劳资对立的行事方式,与中产格格不入。更重要的是,中产选民既重理念,亦重视候选人操守,李卓人不受中产欢迎自然不足为奇。
对基层市民而言,李卓人操控的工党,过去在“假难民”问题上不断与九龙西居民对着幹,不断靠害市民,而李卓人和工党过去从来没有服务过九龙西,基层市民自然对於李卓人好感有限。
李卓人选情一直拉抬不起,不但反对派焦急,其喉舌《苹果日报》也是感同身受。为了提振李卓人选情,《苹果》日前派记者落区做了一个“民意调查”,发现李卓人原来在中产区深受欢迎,“中产选区投票意向较基层区更为明确。有市民指李的劳工背景在中产区不会输蚀,相反不少基层选区选民至今未决定投票意向。有学者指中产区选民一般较留意时事及新闻,相对基层区选民更清楚不同候选人的政治立场,料较易决定投票取向。”最终的结论又是拿民协“开刀”,认为民协应该全力为李卓人拉票,暗示民协不要“放软手脚”、首鼠两端。
李卓人深受中产支持,这个调查结果是如何得出来呢?原来是《苹果》记者早前先后到中产及基层选区视察李卓人拉票情况,并随机抽样访问而得出来。《苹果》并没有交代有多少受访者、没有交代他们如何寻找受访者,很大可能是在李卓人拉票附近进行,既然靠拢得在李卓人身边,而得悉是《苹果》记者后仍欣然接受访问的,相信大多是反对派支持者。这个以“目测”和“科学抽样”进行的民调,其结果可信性可想而知。
但值得留意的是,《苹果》为什麼要搞出这样一个民调,表示李卓人得到中产市民支持,反而在争取基层票上需要努力,当中目的何在?一是要止住李卓人的跌势。选举投票有一个西瓜理论,即是西瓜靠大边,形势愈好愈容易得票,相反选情愈低迷愈难令支持者提起投票意欲。因为选民都希望自己手上一票发挥作用,如果明知无用,星期日不如留家休息何必走去投票?李卓人在中产的选情肯定不利,就是反对派的桩脚如袁海文都承认。李卓人不论往绩、人格操守、所作所为都得不到中产支持,否则反对派何必发动梁家杰、吴霭仪等一大班在中产较有市场的反对派政客出来,日复日的跟着李卓人拉票?论资历李卓人比这些政客更资深,但现在“扶不起的阿人”却要靠这些政客扶持,当中正说明反对派也知道选情不利,中产走票,正在展开救亡。
既然反对派都知道中产票不利,《苹果》为什麼还说李卓人受到中产欢迎?目的就是要撑住李卓人的声势,让中产看到李卓人依然有一战之力,希望他们再次“含泪”投票。《苹果》不过是扮演反对派的舆论打手而已。
民协势成代罪羔羊
当然,反对派也知道要催谷更多中产支持者出来支持李卓人不容易,於是唯有再打民协主意。上次九龙西补选,姚松炎在多个民协票仓得票惨不忍睹,既然开拓中产票不成,於是《苹果》便故意指李卓人在基层票并不稳固,更找来一些所谓学者将民协“点名”,指“建制派在基层选区一般得票较强,认为李卓人若要在基层区取得足够支持,要视乎在九西扎根多年的民协是否真正动员支持,以填补另一候选人冯检基分走的票数。”
其实,整篇报道的重心又是向民协施压,指李卓人已经得到中产支持,现在只余下基层票,而能否取得基层票,民协是关键。即是说,如果李卓人落败,责任全在民协身上,是他们没有真正动员,阳奉阴违,是“‘民主派’的内奸”。如果民协不想被清算,现在就要全力动员拉票。
然而,反对派此举不是强人所难吗?民协领导层不是不想拉票,但这些票属於“水鬼升城隍”的领导层吗?不是的,是冯检基以及一众民协骨幹多年靠着地区工作积累起来的,凭民协主席施德来一句说话,这些票就会乖乖投给对九龙西毫无贡献的李卓人,他们当选民是什麼?李卓人病急乱投医,看来民协将来又要做其代罪羔羊了。
立法会九龙西地方选区补选候选人尚有:伍廸希、曾丽文、陈凯欣
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