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勇敢踏出第一步港青逐梦大湾区/曾丽君

2018-11-12 03:16:4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首林郑月娥的第二份施政报告依旧重视香港青年发展。在众多措施中,笔者认为现届政府跟香港青联合作在深圳三个培育基地推出创业支援为亮点,切合香港青年所需。

  香港一直被视作对外的窗口,背靠神州大陆,面向世界,教育制度与西方接轨。换句话说,香港青年有着国际视野、梦想及创造力,在创新创业发展方面蕴含巨大潜力。可是,香港青年一般都没有内地网络,亦对内地法规不熟悉。眼见大湾区机遇到来,不少青年纵有鸿图大计,因缺乏资源或不知如何找寻对口单位进行沟通联络,以致望而却步。

  是次政府施政报告,提出为北上创业的港青提供六个月免租的办公室,并协助申请牌照及在内地註册公司,正能对症下藥,解决了港青现时面对最大的难题。大湾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区内9个城市加2个特区,人口逾6700万,经济总量超过14000亿美元。而且科创、文创在内地是优势产业,相关的香港专才特别能体会到这个大市场带来的机遇。

  相较香港而言,内地创业起步难度较低。以成本计算,香港最低工资为时薪34.5港元,以每月工作26日,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未算上强积金,每月薪金已经需要约7200港元。加上每月最少要4、5000港元的办公室租金,最少要有13000港元的利润才能达到收支平衡。如果在广州,最低工资为2100元人民币,加上不同的孵化器及优惠政策,港澳企业有机会得到免费的办公室,甚至起动资金。

  加上大湾区的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在9月正式开通,而港珠澳大桥亦於10月23日正式通车,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将会逐步建成。香港与大湾区城市的往来将会变得更加便利,渐趋完善“一小时生活圈”,更有利港青遊走两地,建立个人事业。

  香港人到文化相近的大湾区创业及生活绝对是一个可行亦明智的选择。本年度施政报告协助青年到内地创业的措施正切合港青所求所需。笔者认为青年只要勇敢走出第一步,便能看到上流的阶梯。

  香港青贤智汇副秘书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