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发展经济是港台居民共同呼声\周八骏

2018-11-29 03:16:4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18年11月24日,台湾地区举行所谓“九合一”选举,即同一天投票选举台湾地区6个所谓“直辖市”的市长、市议员,以及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直辖市原住民区长、区民代表。

  在11月24日的选举中,66.11%的合资格台湾地区选民参与投票选举台北、新北、桃园、台中、台南和高雄市的市长,68.87%的合资格选民参与投票选举县市长,66.31%的合资格选民参与投票选举台北、新北、桃园、台中、台南和高雄市的议员,县市议员的投票率则为68.9%。投票率同4年前的“九合一”选举接近,但是,选举结果大相径庭。

  2014年“九合一选举”,当时处於执政地位的国民党遭受极大挫败。4年后,处於执政地位的民进党遭遇极大挫败——在22个县市长中,国民党获15席,民进党只获6席,另有1席为无党籍人士。在台北市长选举中,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以3200余票的微弱多数险胜中国国民党籍候选人丁守中。丁守中於11月25日凌晨向法院提出“选举无效诉讼”。尤其,在高雄市选举中,国民党籍候选人韩国瑜成功当选,结束民进党在高雄长达20年的执政。

  2018年11月25日,同台湾隔一道海峡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第六届(即现届)立法会九龙西选区一个出缺议席的补选,代表建制派出战的特区上届政府食物及卫生局政治助理陈凯欣获得106457票,超过代表反对派参选的工党李卓人所得93047票,和另一位反对派候选人冯检基所获12509票之总和,陈凯欣当选。

  港台两场选举接踵而至,是一个巧合。香港立法会的这一次补选,是因为反对派议员刘小丽在2016年9月第六届立法会选举中当选后、在10月立法会第一次大会宣誓就职时违反《基本法》第104条而被香港法院依法判决丧失议员资格,补选日期由有关法律视乎有关事宜进展而确定。如果不是刘小丽中途放弃司法覆核,这一场补选完全可能在2019年某一天才进行。然而,港台两场选举在日期上的巧合,产生了一个意外的效果——港台两地政情观察者很自然地把它们做比较,从而,更容易地发现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港台居民都亟盼两地经济得到发展。

  台湾经济苦无出路

  诚然,港台在经济上各有自己的主要问题。台湾经济最大的问题,是民进党推行错误政策,导致岛内经济苦无出路。

  台湾经济出路何在?是近20多年来台湾二千多万居民共同的最大关切。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台湾经济面临由所谓“新兴工业化经济”(即介於发展中经济和发达经济的中间状态)向发达经济转型,不仅必须提升製造业水平,而且,必须调整对外经贸战略。正其时也,两岸关係出现重大调整,台商千方百计绕过台湾当局的禁止或限制,大举进入大陆。抓住大陆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依讬大陆举世无双的巨大市场,台湾经济得以维持一定速度的增长。

  在国民党执政时期,台湾当局对於两岸经贸联繫或者採取眼开眼闭的态度,或者予以一定支持。尤其,马英九主政台湾阶段,2010年6月29日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Cross-Straits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把两岸经贸关係由民间主导提升至官方推进。

  2016年5月民进党蔡英文上台,迅速推行所谓“新南向政策”,企图以发展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经贸联繫来抑制两岸经贸关係。但是,为推行这一政策而成立的“新南向政策办公室”,2018年起被蔡英文当局撤销,不啻宣告“新南向政策”失败。

  台湾经济问题的癥结何在?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两位新生代副研究员李宗荣、林宗弘,邀请岛内26位社会学、经济学学者,耗时3年合写《未竟的奇蹟:转型中的台湾经济与社会》,於2017年11月发表。该书指出,台湾经济之所以在短短20年内从“奇迹”滑向“衰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台湾当局在以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能力愈来愈弱,失败的地方非常多”。

  蔡英文主政台湾2年,台湾经济研究院以“没有蟹黄的大闸蟹”形容2017年台湾经济,并且发问:2018年,台湾当局能否兑现内需支票,让岛内全体居民盼到“有一点蟹黄的大闸蟹”?2018年11月24日“九合一”选举结果折射,台湾居民对“有一点蟹黄的大闸蟹”已不存奢望!台湾媒体报道:今日台湾,青年人缺钱花,老年人不敢花钱。这乃是台湾经济苦无出路之必然现象!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开始,与台湾同属“亚洲四小龙”的香港,也面临由“新兴工业化经济”向发达经济的转型。同台湾比,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1年来,特区历届政府和香港社会各界关於香港经济的方向和目标是明确的,即:香港经济必须向知识经济转型。

  香港必须聚焦经济

  然而,主要由於“拒中抗共”政治势力即“反对派”的百般阻挠、干扰和破坏,至今,知识产业佔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离知识经济有相当差距。根据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报告,目前,在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中,知识产业的贡献值不足25%,距知识经济所要求的50%的门槛,尚有一半以上的路要走。

  回归21年来,“拒中抗共”政治势力在西方若干国家的操控和支持下,以争取所谓“真普选”干扰和阻挠香港居民聚焦经济转型。由於香港受英国管治长逾一个半世纪,一代又一代香港居民受西方意识形态薰陶,所以,在2015年6月反对派立法会议员悍然否决特区政府关於普选行政长官的议案前,长达18年裏,相当多香港居民以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该也能够按反对派主张的所谓“真普选”来移植西方政治制度。

  然而,严峻的事实唤醒越来越多香港居民。一部分香港居民同意“有一人一票选特首”好过政制原地踏步,因此,他们对於反对派议员否决政府议案扼杀2017年“一人一票”选行政长官机会甚为不满。一部分香港居民反对激进反对派发动非法“佔领中环”行动,更反对“佔中”行动催生“港独”团体企图把香港引入死路。还有一些香港居民对於传统“泛民主派”不仅不同“港独”劃清界线、相反被“港独”牵着鼻子走十分失望。这一切相叠加,先是导致在今年3月11日现届立法会九龙西选区另一个出缺议席补选中,民建联郑泳舜击败企图捲土重来的反对派代表姚松炎,继又造成刚结束的陈凯欣同时击败两名反对派候选人李卓人、冯检基。

  对於建制派来说,相隔8个多月在同一选区先后两场补选中取得同样的胜利,证明建制派的政治理念得到了大多数香港居民的认同。

  有人会诘问:香港有5个选区,其中一个选区的大多数居民的政治倾向怎麼能够代表全香港大多数居民?

  君须知:陈凯欣和李卓人都是“空降”九龙西决战、而长期深耕九龙西的冯检基仅获逾万票,足见这一场选战已超越九龙西,而成为全香港民心所向的一个缩影。

  遥望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暴露台湾居民对本岛经济前途感到渺茫,但是,选举结果仍然没有、也不可能促使台湾当局提供关於台湾经济出路何在的可行答案。其实,只要从岛内相关业界欢迎大陆遊客访台多多益善可以“窥斑见豹”,那就是台湾经济的前途在於积极推进与大陆经济全面联繫和合作,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相比较,香港经济的前途已然明确。特区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建制派稳定掌握现届立法会功能界别议席和地区直选议席的多数的有利条件,带领七百四十万香港居民,尽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尤其,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实现香港向知识经济转型。

  资深评论员、博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