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培育青少年尊重宪法意识\黄锦良

2018-12-24 03:17: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刚过去的12月4日是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号召国人“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当天,在北京和香港特区都举办了相关的座谈会。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鬥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设立“国家宪法日”,旨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促进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宪法意识和法治思维的形成,意义重大。香港作为国家一个特别行政区,彰显国家主权的宪法对香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宪法和《基本法》构成了香港的宪制基础,是“一国两制”的法律源头和根本保障。因此,了解宪法、尊重宪法,维护法治的权威,是香港保持稳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位港人的责任和义务。

  落实宪法教育刻不容缓

  中联办副主任黄兰发於香港举办的座谈会上致辞时指出: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加强香港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宣传教育,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维护香港法治的应有之义,也是此次活动的“初心”。作为一位香港的教育工作者,我特别留意到,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被强调,表明在香港举办“国家宪法日”活动,寓意深刻,青少年教育这项内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一国两制”实践的继承者、国家未来发展的动力,从小养成了解宪法、尊重宪法和自觉维护法治的良好素质,在香港目前社会环境下,显得更加重要、迫切。

  宪法、《基本法》和香港现行法律像环环相扣的链条,形成了香港社会治理结构的完整法律体系。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香港某些政党和人士,从其政治取态和利益出发,经常在重大问题上,故意割断宪法与《基本法》,或者宪法、《基本法》与香港其他法律的必然联繫,模糊宪法的法律源头地位和作用,玩弄文字遊戏,歪曲国家主体的社会性质,漠视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的全面管制权,贬低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法律地位。这些错误行径,往往误导毒害青少年,模糊法治观念,使得一些人看不清问题的本质所在,容易跟风盲从。这就给香港全面準确落实《基本法》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製造障碍。

  对国家宪法的宣传教育、认识了解,在香港一直是块短板,实有必要加以重视。政府正在努力修复被侵蚀的法治基础,因此现阶段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拨乱反正,培育青少年宪法和法治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治的自觉性,自然成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宪法的宣传教育,亦有益於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观念和国家认同。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尤其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

  作为香港教育机构管理者,政府在如何做好青少年宪法宣传教育问题上责无旁贷,政府有必要改善现时对专上院校和中小学校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支援,增加必要资源,制定切合实际指引,做好督导和检讨工作,使之落到实处,收到良好效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也都有责任,使学生对由宪法、《基本法》和其他法律等构成香港完整法律体系的现实有一个清晰认知,理解宪法所涉及到的国家概念的深刻内涵。引导青少年在分析社会问题时,要能够形成完整的法律框架,清晰正确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独立的分析判断。

  在专上教育方面,要使学生对包括国家宪法在内的香港法律体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理解,尊重香港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治、运用法律的能力和自觉性,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地分析国家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牢固树立国家观念,学会从国家发展的大局看香港发展的趋势,并对政府的施政提出合理合法的意见和建议。对於那些模糊宪法与《基本法》关係,将宪法、《基本法》与其他香港现行法律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要及时给予纠正。

  国歌法与宪法教育结合

  就中小学教育而言,应当把普及宪法知识与普及《基本法》知识结合起来,在推动《基本法》教育的同时,逐步增加宪法教育的内容和比重。去年,教育局制订新的课程指引,并要求在初中阶段未开设“生活与社会科”的学校,单独开设《基本法》相关课程,教育局因此编製了教学时数为15小时的“宪法与《基本法》”独立单元,确保所有学生均有机会学到必须掌握的内容。

  这对宪法和《基本法》的教学起到促进保障作用,但宪法教育仍然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在宪法教育上,缺乏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教材套。现有课程欠缺对宪法作系统介绍,只是就《基本法》提到的一些常识性问题,作出概念解析,未有涉及的部分则没有提及。因此,有必要从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地位的角度,单独介绍宪法,形成一个系统完整概念,尤其在涉及国家主权、性质、运作、特点等知识上,使学生形成的国家观念具体而充实。

  其次,现实教育局对宪法和《基本法》的教育,重心摆在学生的初中阶段。至於高中阶段,教育局安排持续学习的内容,主要分布在通识教育科(核心科目)以及相关选修科目。依据学生成长特点,这一阶段应该是重点。政府应该像初中阶段教学安排那样,作出具体指引,有明确的课时要求,有可供教学参考、类似“宪法与《基本法》”独立单元那样的教材,侧重於各概念之间联繫与系统性介绍,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并能逐步理解运用。

  《国歌法》的本地立法程序即将展开,政府可以将《国歌法》本地立法以及今后的宣传教育,与国家宪法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尤其是在青少年教育上,可以按照《国歌法》立法的原因、依据,追根溯源。从形式上,使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香港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形成的根源依据;从内容上,使学生更好理解国家主权的定义概念及其深刻内涵。

  教联会主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