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一桥一铁”非“大白象” 衍生问题需要解决/杨莉珊

2019-02-13 03:18: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农曆新年假期期间,经香港各口岸出入境人次达702万,比去年同期的593万人次,增加逾18%。其中,内地访港旅客有逾140万人次,比去年多约32%,不少内地旅客均经去年开通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桥往来本港。

  “一桥一铁”启用旅客大增

  入境处公布的数据显示,年初六当日共有9.2万人次经高铁西九龙站出入境,当中逾6.3万人次属内地旅客,入境及出境分别为3万人次及3.3万人次;同日经大桥出入境有11.1万人次,约5.7万人次是内地旅客,入境及出境分别为2.8万人次及2.9万人次。

  香港旅遊促进会总幹事崔定邦指,高铁及港珠澳大桥在未来一至两年都有助带动访港人次,相信出入境人数会继续增长。他又指,即使外围经济环境欠佳,仍有信心本港旅遊业会继续兴旺。他认为,本港有不同具文化特色的旅遊景点,可吸引曾即日来港的旅客,下次会多逗留本港数天。

  “一桥一铁”人流突破预计创新高,再次证明跨境大型基建有助拉动经济发展,绝不是所谓“大白象工程”,高铁通车令香港融入内地2.9万公里高铁网络;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和香港更好发展的加速器。“一桥一铁”将内地和港澳人流、车流、物流更加紧密地联繫在一起,经济经脉得以打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有利於促进港澳从国家发展战略中得到更多机遇,特别是有助港澳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反对派经常把“大白象”这顶帽子扣在政府投资的大型基建项目上,指政府浪费公帑,企图影响市民对基建投资的看法。反对派的祸心是阻止香港同内地的经济合作与融合,令香港与内地疏远,切断香港从国家发展战略中得到更多机遇,破坏“一国两制”,严重损害香港整体利益。

  对此,本港市民需加强对大型基建的认识,理性客观看待“明日大屿”、机场三跑、莲塘口岸、古洞北和粉岭北新发展区等项目,支持特区政府开展大型基建。

  “一桥一路”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形成,两地有更密切的交往,内地短途旅客将会与日俱增,对本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短途旅客人数的大幅增加,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难免对旅遊区乃至周边区域的市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最近内地旅客频频到访非传统旅遊区及大学,已让当区居民及学生有不满。而在红磡和土瓜湾一带,由於内地旅遊购物团大量集中,街上经常塞满人,旅遊巴堵塞交通和乱停乱放的现象较为严重,当地居民颇有意见。

  因此,有关当局和旅遊业界应该多做工作,引导市民理性看待问题。来自内地的短途旅客,他们通常来港购买一些日用消费品和体验香港的生活,多数是即日来回,较少过夜。这部分旅客虽然较少购买奢侈品,但人数众多,所形成的消费力也是巨大的,足以为香港零售和饮食业带来强有力的支撑。

  从当局以及旅遊业界来看,需要做更多扎实的工作,努力开拓本港的旅遊资源,加强包装与配套,应对不同遊客的不同需求。

  加强管理协调疏导旅客

  以陆地面积计,香港有39个澳门大。但去年澳门接待旅客超过3500万人次,已达香港去年接待旅客6000万人次逾五成。仅此而言,香港没有理由不能扩大旅遊业容量,政府应好好规劃。内地旅客湧入人多引起的摩擦问题,政府和旅遊业界应培育及拓展具本港及国际特色的旅遊专区及项目,迎合不同客群的喜好,把旅客分流到本港不同地区,从而减轻旅遊旺区的挤拥。同时,也要对旅遊秩序进行必要的管理,强化协调。例如,在红磡和土瓜湾等街道较窄的旧区,要加派人手,协助维持交通秩序,协调及分流好旅行团组,尽量避免同一时间有超量遊客,减少对当地居民的负面影响。

  港珠澳大桥目前所衍生的问题,是“人多车少”、大桥车辆使用率低的问题。建议港珠澳三地对跨境巴士、穿梭巴士、跨境出租车、货运车辆、跨境私家车等的配额实行“可加可减”机制,灵活控制大桥车辆的使用数量,这样才能真正令大桥物尽其用。

  从长远看,广东省方面可考虑大幅改革当下的两地牌制度,港澳私家车和商务车可以突破限额进入广东。香港的私家车存量其实不多,不过59多万辆,澳门就更少,只有大约10万辆,而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单是深圳市就有200万辆私家车。广东省开放香港和澳门私家车入内完全可以承受,不仅可纾缓大桥流量不足困境,而且可推进大湾区的消费量,更因为交通便捷而增加港澳人士以及在港澳的跨国公司管理人员到大湾区上班,有助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九龙东区各界联会常务副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