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一代港人怀揣着满腔热情,投身国家改革开放事业,既成就了自己,也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40年后,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出台,港人再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相比当初“摸着石头过河”,这次的《规劃纲要》既有时间表,也有路线图,清晰指明了香港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尤其对於香港青年来说,更是提供了一个可施展抱负和实现梦想的平台。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香港青年寄予厚望,去年他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便指出,要为港澳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有利於青年成就人生梦想的社会环境。习主席的谆谆话语,在《规劃纲要》中可以说是充分体现。
《规劃纲要》提出,要建设人才高地,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区。未来大湾区内的人才融合,必然会有更多的政策引导,对於想要回到内地发展、参与国家建设的青年来说,可谓是绝佳时机。再加上《纲要》中表明,要通过“青年发展基金”帮助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创业,拓展创业空间,鼓励港澳青年到广东省实习,未来还有机会能报考内地公务员。种种措施无一不是向港青提供一展所长的机会,同时更显示出,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大湾区都是向港青敞开的广阔舞台。
香港青年赴大湾区发展,最关注的问题是住房、交通、医疗和教育,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尽在《规劃纲要》之中。《纲要》中言,要探索推进在广东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於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与此同时,亦提出在广东设立港澳子弟学校,予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同等权利。如此一来便解除了后顾之忧,港青在大湾区可更大展拳脚。
还值得注意的是,《规劃纲要》提出,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範区,并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这便有望令香港中小学的爱国教育取得突破。过去内地与香港青年在价值观特别是国家民族观存在不同认识,双方观点交流、碰撞的机会很少,导致香港青年对内地了解片面。而了解国家,了解内地同龄人的生活,最好的方式莫过於亲身感受。在此政策下,可大大推进香港的爱国教育,其功效远胜於耳提面命般地强调爱国。
机会总是留给有準备的人,大湾区的机遇已近在咫尺,香港青年需要装备好自己,才能将机遇牢牢掌握在手中,如参与改革开放的先辈一般,将青春和热情挥洒在大湾区的土地上,贡献国家,成就自己。
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