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霍启刚有真情讲真话\关昭

2019-03-11 03:17: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昨天在北京出席政协第三场记者会,回答了不少关於粤港澳大湾区的问题,特别提出要对湾区建立家的观念。

  事实是,要讲大湾区,霍启刚可以说是年轻人中最有发言权的一位,他的爷爷霍英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已开始投资南沙,推动当地的发展,兴建学校、医院和“科大”研究所。

  当时,南沙仅仅是一个由“烂滩涂”建成的小乡镇,不要说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概念还未出世,就是广东、香港以至中央层面,不少人对霍英东斥重资投放於南沙这个“不毛之地”都感到奇怪和不可思议。其实,霍先生生前着力发展南沙,并不是有“水晶球”能预知过去未来,而是经过详细的历史、地理考证和结合对中国国情和未来发展的分析,认定南沙将来必有大发展,才会把后半生全副精力和大量资金投放於其中。

  今日,事实已经证明,霍英东的眼光、魄力和判断準确,以及其爱国爱乡的一片深情,确实是无人能及的。“细细个”已经听爷爷讲南沙、跟爷爷去南沙的启刚,自小受到薰陶,又岂会无动於中和没有受到启发呢?

  昨天,启刚在记者会上提出的“家”的观念,是一个十分有突破意义和创意的提法。香港就是大湾区的一部分,大湾区是将香港这个港人、港青的“家”做大了,由“一房户”变成“複式别墅”,到大湾区去投资、上学、“双创”以至踢场足球比赛,为什麼还要说“北上”、“过关”、“出境”呢?

  霍启刚更可取的,是实事求是讲真话。他说,根据调查数字,香港年轻人认同大湾区发展的有八成、认为大湾区会有发展机会的有四成,但事实上,眼前真正愿意去大湾区发展的青年大概只有两成。目前有关湾区面向青年的工作做得还不足,需要落实和改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