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祖国、实践“一国两制”快22年了,但是,最近在对待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央人民政府就“香港民族党”致特区行政长官公函这两件大事上,香港一些重要人物暴露对“一国两制”仍缺乏準确认识。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明确规定:“本规劃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劃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明确指出,要始终把握好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意图,推动形成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一国两制”事业新实践。
政府须做好疏导工作
但是,在香港不只是反对派攻击大湾区模糊“两制”界线,甚至建制中有人也持类似看法。
早在2002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5周年时,《内地和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係安排》(CEPA)尚未签署,陈方安生就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虽然中港两地的人流、货物与资金的流通顺畅是必须的,但我们必须小心不要模糊了‘两制’的界线。”
不知道陈方安生是出於无知抑或别有用心,总之,两个经济体一旦启动经济一体化就必定要求制度趋同。就粤港澳大湾区而言,称之为规则对接。如果坚守香港与广东经济分际,那麼,只能停留在粤港合作层次,不可能形成大湾区。如果至今香港一部分居民仍然停留在粤港合作的认识水平,那麼,特区政府必须大力做好疏导工作。
同不能模糊“两制”界线异曲同工的,是不能被内地同化。其实,无论粤港规则对接还是更广範畴的文化趋同,都不是香港规则看齐广东和广东文化影响香港,实际需要的是“双行道”——某些规则香港看齐广东,某些规则广东看齐香港;广东某些文化影响香港,香港某些文化影响广东。这裏,不是由谁的经济体量大来决定,而是看谁的规则和文化更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2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向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发出公函,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禁止“香港民族党”运作一事表明意见。做法的确是开先例的,但是,体现国家宪法和特区基本法的规定,而有关规定是从特区成立那一刻就生效的。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上司在一段时间主要观察下属工作而少给予指示,不等於上司没有指示下属的职权。所以,在中央公函公布后,无论称中央没有干预特区依法禁止“香港民族党”运作,还是称中央公函不是干预,也许是出於善意,其实都是在画蛇添足。在这裏,根本不存在“干预”或“不干预”问题,而是中央行使宪制权责。
维护国安形势严峻
有人提出一种解说:中央发公函证明中央对“香港民族党”一事知之不多,否则,毋须行政长官向中央报告。这种解释令人啼笑皆非。
第一,中央不可能不掌握香港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动态,这是中央领导香港的必要条件。
第二,中央在特区依法处理了“香港民族党”后,要听的不是关於如何处理的流水帐,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如何遏止“港独”,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在香港,打正旗号追求“港独”的组织不多、人数很少,但是,不止“香港民族党”一个。禁止了“香港民族党”运作是否万事大吉了呢?否。其他几个“港独”组织是否也依法禁止运作呢?有些人有网开一面的打算。这一切,在中央发公函后,应当尽快纠正。
“港独”的政治基础是“拒中抗共”、思想基础是所谓香港本土认同,此所以“泛民主派”口头不赞同“港独”、实际被“港独”牵了鼻子走,有些人对“港独”分子存恻隐之心。
至今,各种关於中央公函的正面解读都对,但都忽略了重要的一点——中央公函不是仅就遏止“港独”而发,而是还提醒香港特别行政区,今后相当长一段日子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形势将愈益複杂而严峻。
君不见,2月13日,美国驻港总领事唐伟康在香港皇家地理学会发表演讲,对港美关係还吹“温和”的风,称中美贸易谈判与港美关係是两个分开(separate)的议题,外界将两者看成一件事,并不準确。中美关係紧张或引起人们担心情绪,影响投资,这是中美贸易谈判影响到香港的关係,但亦是唯一关係。
但是,不出半个月,2月26日和27日,同一个唐伟康却接连攻击“一国两制”,威胁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2019年报告将对香港发表更严厉的评论。
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必须把维护国家安全的宪制责任扛起来。
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