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理大事件给香港社会的反思/李晓迎

2019-03-13 03:20: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理工大学就前一段时间多名学生禁锢和辱骂教职员一事做出裁决,并给予相关学生严惩。社会各界对理大的决定多表示支持与理解,同时也对几名涉事学生表示惋惜。一般来说,香港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多以爱护为主,无论高等院校还是中学多对学生参与政治衝击给予包容。但正是这样的包容,让很多学生误以为只要打着政治的旗号、打着“自由、民主”的招牌就如同获得了免死金牌。综观近年来的校园政治事件,虽然都与时下政治议题高度结合,但是如果像剥洋葱一样的一层层剖析则反映出非常多的问题,应该引起香港社会、政治团体以及教育界反思。

  学生将包容误当纵容

  首先,当下狂热青年多拿社会包容当筹码。香港社会一直对大学生有着极高的期待,虽然随着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毕业的一纸文凭已大不如精英教育时期的珍贵,但是在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的香港来说,能进大学仍然被视为天之骄子。社会对大学生无论是言谈还是行为举止都抱有极高的期望,同时也给予极高的包容度,总是觉得大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应该让青年人放手博一博。

  正是这样的大环境,让一些年轻人误以为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行,因为自己是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所以便“挟学位以令诸侯”般的,滥用了社会的宽容与包容。同时身为教育者如“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一般,看似爱护学生,实则害人害己。

  其次,青年学生低估了政治风险,拿政治诉求当儿戏。近年来政治议题伴随着新闻和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而走进校园,让以前不闻天下事的青年学生,更加关心社会议题。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伴随着社会政治的发展,一些政治团体急於扩大政治影响力,便毫无操守的将偏激的政治观点灌输给学生。加之这些政客的背景多为社会专业人士,更给青年学生造成一种“政治无风险,口号暨自由”的错觉。以为所有的政治议题都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殊不知如“独立”、“自决”、“分裂”这些政治议题,放之四海没有一个政府会接受,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容忍。试想想如果让我们的青年学生去美国的领土上搞独立运动、宣传分裂思想那会是怎样的下场?同时我们也要问,为何那些资深的政界人士,如此认同青年学生的极端思想,却永远在背后鼓动,而不走向政治危险的最前线?显然这反映出狂热青年学生的无知与单纯,更看出资深政治人物的狡诈与不负责任。

  再次,反映出学校和家庭道德教育未能随社会富裕发展而与时并进。香港社会随着经济复甦,变得愈加富裕,但是家庭与学校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却没有跟上。“怪兽家长”、“直升机家长”的出现,让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过分被溺爱,使得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多以自我为中心。虽然香港不是一个以独生子女为主流的社会,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没有逃过独生子女出现的问题。

  就理大事件来说,学生选择暴力、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这表面上是一个政治行为,但是背后所反映出的,则是自我为中心,不理他人利益,更以为政治高於道德观念、高於人权,形成了“你闭嘴,我在说民主呢!”的矛盾现象。政治诉求其本质是为其利益群体牺牲小我换取他人幸福的行为。但是在香港的校园裏则变成唯我独尊、欺行霸市的“只许我反国家,不准你爱国”的扭曲政治文化,使得歪风邪气在校园内阴风不散。

  怎样帮帮这些年轻人?

  理大事件所反映出的问题不少,但是也让我们在理大的处理态度和手法上看到希望,尤其是理大就涉事学生做出的公正决定更是值得称讚。不仅维护了更多学生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让青年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做任何事情前应该想后果,政治也不例外!从港人熟悉的英国,到标榜民主的“世界警察”美国,其反对派的工作,无不聚焦在国家利益、社会和民生发展之上,还很少看到像香港这样,将所有的政治议题放在反国家、反社会、反民生、反发展之上。香港社会是一个包容的多元社会,一直以来社会的各个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透过不同的渠道来表达各自的诉求。但如今上来就拳打脚踢,如院校还以保护学生作为理由,任其自由发展,那就是自欺欺人。如今我们这个社会不需要再为青年犯错找理由,而是需要全社会去反思:我们要怎样来帮帮这些青年人。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理事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