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金融市场应以大湾区为依讬/周八骏

2019-03-14 03:17: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3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註册制”相关业务规则和配套指引正式出台,业界预计,今年年中将有首批企业上市。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向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公司开放。

  沪科创板对港构成压力

  同一天,MSCI宣布增加A股在MSCI指数中的权重,今年内分3个阶段将A股纳入因子从5%增加至20%,权重由约0.7%增至3.3%,比市场预期快。市场人士预计,包括中型和创业板股票,新增的15%纳入因子将带来800亿美元(约6240亿港元)资金流入A股市场;随着A股在MSCI指数的权重进一步提高,以及今年6月起A股加入富时罗素指数后,估计将会有1500亿美元(约1.17万亿港元)资金流入A股市场。

  几乎同时,深圳市公布,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香港;深圳A股、H股和美股的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在内地大城市中,仅次於央企集中的北京,是上海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5倍,是广州上市公司总市值的4.5倍,多过杭州、广州、南京、成都、武汉5城市上市公司总市值之和。上述信息,值得香港重视。

  首先,上海发展科创板以及吸引“红筹股”公司回流,对香港创业板构成压力。长期以来,香港缺乏研究开发风气和政策条件,香港证券市场的创业板不景气。现届政府大力推动创新科技,但是,如果香港本地缺乏把创科产业化的环境,那麼,相当一部分立足内地的创科企业,包括“独角兽”,会选择上海科创板。

  其次,A股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益见重要,与上海发展科创板相得益彰,未必对港股是消极因素,但是,上海证券市场和A股地位上升无疑对香港证券市场具竞争性。

  再次,深圳GDP超过香港固然同深圳人口多於香港有关,但是,1990年深圳GDP只相当於香港的3%,2009年上升至相当於香港的一半以上;不足10年,到2018年已超越香港,这一切,不能归因於人口多少。

  深圳经济优势来源於产业结构。2018年,深圳卖地收入为457亿元,位居全国主要城市第20名。深圳约400家A股、H股、美股上市公司的产业分布均衡。

  香港最大的弱点是面积有限、人口不多(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和产业结构不健全,约束了香港经济持续增长,限制了香港金融市场更上层楼。

  目前,香港经济最大优势在金融市场。为提升香港证券市场水平,上月港交所成立国际谘询委员会,由港交所主席史美伦出任委员会主席,滙控前行政总裁欧智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Mary Schapiro和阿里巴巴执行副主席蔡崇信为委员。其职责是,协助港交所把握全球动向,包括国际主要金融中心的最新发展、全球地缘政治变化、科技发展情况以及国际政策和监管倡议措施,协助港交所提供战略性意见。

  这是一项正确的举措,但是,不足够。因为,全球经济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调整的核心,是全球重心由西方(欧美)向东方(亚洲)转移,香港经济和金融市场必须顺势而为,亦即是说,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香港经济必须融入内地经济,香港金融市场必须依讬内地。

  进一步来说,融入内地首先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依讬内地首先是依讬大湾区。

  实际上,这些年粤港合作使香港在一定程度上同广东9城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繫,已是大湾区一部分,问题在於联繫程度未至於融入。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各界必须清醒地看到,大湾区已造就深圳。深圳快速赶上香港,在相当程度上得力於广东其他城市。

  银行资金在大湾区找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指出:香港要“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相辅相成,从现实情况看,在香港有限面积和人口条件下,均已陷入瓶颈。怎麼办?一起走入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重点支持港澳与内地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在粤港澳三地人员、物资通关,科研样本、实验试剂和遗传资源出入境,科研物资、设备跨境使用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便利措施。将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进一步向港澳地区高校、研究机构开放,支持港澳地区科学家、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劃和大科学工程。

  这是为香港大力发展创科事业注入强大动力,也是为金融市场更上层楼提供契机。

  香港证监会和交易所必须修订规则,留住“红筹股”公司在香港拓展创新科技,为大湾区的创科企业提供上市机会。

  自1997年以来,香港银行体系的港元、美元存款一直多於港元、美元贷款,这是不正常现象。特区政府和金管局必须完善规则,并同广东省对接规则,让香港银行界多余的港元、美元存款在大湾区找机会。这是既推动形成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也推动“一国两制”事业新实践。

  资深评论员、博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