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大湾区规劃助本港青年寻获幸福感/吕耀东

2019-04-23 03:17: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由中央政府悉心筹备多时,内地、香港及澳门三地翘首以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於2月18日正式公布,为大湾区内11个城市列出多项具前瞻性的战略定位及宏大的发展目标,让粤港澳三地更紧密交流合作谱出历史性的新篇章。

  年轻人在港发展有局限

  在国家全力支持及领导下,身处大湾区的我们将会迎接一浪又一浪的发展机遇,按序地依照此发展蓝图昂首阔步,并肩迈向中国的新时代。面对着各种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机遇,香港的年轻人又该怎样做才能抓紧良机,顺势搭乘国家正在开动的经济快车?

  粤港澳大湾区其中一大特点为“一二三四”格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及四个核心城市。表面上看似複杂难融,但实际上,本人却认为独特创新;大湾区内城市各具特色及优势,城市间只要发挥各自优点,长短板互补以实践深化的协同效应,妥善处理人流、车流、货流、资讯流及资金流等,定能有效善用各项制度的优势,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

  作为其中一个核心城市的香港,以中西交融文化、国际金融贸易服务及高标準运输基建闻名国内外,并於多年来建立了一个扎实稳固的基础,加上“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下,上述种种长处都会成为大湾区发展进程中的一股强劲推动力;然而,从另一角度来看,香港的经济发展较为成熟,市场近趋饱和,对於年轻一代,创业领域不足及发展空间有所局限,相比腹地辽阔、人口众多及市场庞大的粤港澳大湾区,其所提供的向上流动或横向发展机会更见多元,发展空间较为宽广,只要给予香港年轻人更多激励及灵活的协助,他们必然逐渐领略到大湾区的巨大潜力及各种黄金机会,继而乘势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拥抱大湾区所赋予的机遇。

  粤港澳三地的距离,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桥等大型跨境基建设施相继落成而逐步拉近,在中央的支持下,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便捷及简化的交通模式及软硬件配套随之湧现,“互联互通”不再是遥不可及。对此,本是同根同源的香港年轻人都可以畅通无阻地活跃於此“一小时生活圈”,这样的便利亦会从交通层面延伸至其他範畴,譬如在生活、学习、就业及创业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

  为了吸引港澳人士到内地工作及发展,中央以及香港政府均推出了不少优惠港澳人士的举措,以争取港澳人士享有与内地同胞同等的待遇,旨在促进两地双方多层次的交流及互动;因此,我们乐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於上月“两会”前夕所进行的第2次全体会议,同意向港澳推出8项有利港澳人才到内地工作或创业的措施。

  惠港措施有助港青追梦

  除此之外,其他令人振奋的举措包括放宽港澳居民在内地须缴税的停留日期标準;将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给予港澳人士的税收补贴做法扩大到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鼓励大湾区企业公开招聘港澳居民;为港澳青年提供与广东青年同等的创业培训及资助,以及容许香港市民申领港澳居民居住证以便在内地办理各类事务等。

  而早於去年7月,内地政府亦已取消了港澳台人士在内地就业许可制度,为数以千计的港澳人士免去了需要办理就业证明的烦恼。特区政府亦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公布后,透过“青年发展基金”引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体验资助计劃”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劃”,资助本地非政府机构为在香港或其他大湾区城市内创业的香港青少年提供更到位的创业支援及孵化服务,包括落户创业基地,以及进一步协助青年解决创业初期的资本需要等问题。

  以上的政策措施充分反映了两地政府决心为本港的年轻族群在大湾区打造一个能够让其大展拳脚的有利格局环境,为他们在商机成长及发展上,提供开扬而平坦的跑道,让他们能够依靠国家的双肩振翅高飞,实现梦想。

  笔者认为,如今有关大湾区的国家顶层设计已经完成,下一步的重心,是有赖於官方及民间机构并肩合作以维持积极的双向发展,并持之以恒;同时,社会大众亦要凝心聚力,共同讲好大湾区故事,引领年轻一辈融入大湾区建设这个历史洪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美好共同家园,齐来分享国家发展红利,在助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青年人拥有参与感和获得感,继而增加幸福感和归属感,做到真正的人心回归。

  全国政协委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