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发展大湾区跨境安老任重道远/陆文英

2019-05-10 03:18: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民建联就港人在大湾区跨境安老问题再次向特区政府提交建议书,建议书围绕优化福利可携性制度等四大範畴提出了17项建议。其实,大湾区养老事项在中央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中便已指出:鼓励和加强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养老服务合作,区内各地政府如能加大对养老产业尤其是对民营养老产业的支持,对於缓解养老压力,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笔者以为,发展跨境安老对香港而言尤为重要。据统计,截至2016年,本港65岁以上人口已达116万名,佔本地人口约16%,并预计未来20年后,每3名港人中就将有一位是长者。现时本港养老服务严重不足,长者排队入住政府安老院人数已经超过3.5万,等候时间非常漫长,每年约有5000名长者未轮到便已去世,未来十年亦难望有根本的改善。养老安老将给未来香港经济民生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困扰和沉重的负累压力。若处理不当,必演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未雨绸缪做好缓解这一矛盾的工作,实在已迫在眉睫。早在2013年,政府就推出“长者津贴广东计劃”,鼓励长者到内地安度晚年。目前,本港已有逾7.7万65岁以上长者长居广东,反映到内地养老已渐为港人接受。

  中央政府对香港老年化问题的解决是积极重视的,除在《纲要》作出指引外,国家民政部也於去年6月表示,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在投融资、土地供应、财政补贴等方面加大对香港地区组织或个人在内地投资设立的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回覆全国政协委员陈明金提案时亦称,正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探索港澳社会保险在大湾区内跨境使用,提高港澳长者社会保障措施的可携性。事实上,得益於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利,大湾区居住及环境等基础设施这些年已逐步完善,医疗卫生和服务也已有了很大进步。

  的确,要做好跨境安老规劃并不简单,涉及的问题很广泛,其中“医养结合”是根本,因此,先做好粤港澳三地的医疗相融合作无疑是关键。目前受限於内地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规定,港粤两地的医疗医藥无法通融交流。两地医生执业範围资格认证标準并未统一,港澳地区藥物和医疗器械的准入也受诸多限制。

  要做好港人在大湾区安老工作,特区政府须加强与内地政府的沟通协商,积极推进社会工作领域职业资格互认,促进粤港澳社工和有关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交流,进一步支持及扩大医疗合作,理顺当中的不同环节。笔者亦支持并建议特区政府推进养老支付金融创新,对有意愿入住内地的长者给予适当补贴,帮助他们解决在大湾区安老的财务困难。为了让长者在内地就诊时可享有香港的医疗福利,建议粤港澳政府在大湾区建立支援优质社会资本的高端、个性化社区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大力加强和支援港澳投资者在大湾区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兴办养老企业,开发和创新养老产品,鼓励养老产业链的建设,推广养老机构与医院、居住社区、智慧养老相结合的模式,共用资源,给予资质、税收、政策的优惠;并在法规上完善、明确医养型养老机构的制度标準、法律责任,引导社会资本进入。

  特区政府在深化养老服务合作的同时,可鼓励本港居民购买内地商业养老保险,通过内地保险业界与本港医藥机构的合作,签订定点合同,增加受保人在大湾区的医疗选择,这既有利於加强本港长者在大湾区养老安老的保障与信心,对促进大湾区保险业务的发展以及粤港澳三地的金融合作也不无裨益。

  总之,发展大湾区跨境安老任重道远,粤港澳三地应通过体系建立与医保试点建设,打造医养结合养老示範工程,为跨境合作养老创造更多的优化环境和有利条件,跨境安老规劃才能见成效获成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