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中国有能力应付美国关税大棒/顾镰墨

2019-05-15 03:17:4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美贸易战谈判突生变化,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提高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从10%升到25%。儘管中国谈判代表、副总理刘鹤继续赴美谈判,美国依然在谈判期间提高关税。美国还威胁可能对“剩下”3000亿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美国此举为中美贸易谈判能否成功,投下巨大的阴影。

  应该承认,美国在经济上还比中国强大,但美国想通过关税就迫使中国在“不能退让的原则问题”上退让,这是很难做到的事。

  加税对中国经济的衝击没有一开始看起来这麼大。这次加税,虽然在一开始时短期衝击,造成中国股市大幅下跌,但很快中国股市已经回稳并重新收复失地。这就是明证。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虽然还有一定困难,但总体而言正在重新上行。

  狂加关税美国也受损

  贸易战没有赢家,这是绝大部分经济学家的共同结论。美国加关税,即便中国不反击,也并非只有中国经济受损,美国经济同样受损。

  此前,美国已加过三轮关税,但加关税对美国经济似乎影响不大,美国第一季增长率还有3.2%,在民生方面,除了如洗衣机等少数商品外,美国民众也不太感觉到关税战的影响,於是“民意”不那麼反感贸易战。

  但这不是没有原因的。“钢铝关税”和“500亿关税”都是精心挑选的商品,加这类商品的关税有利美国产业,也不是最终消费品,加到了25%,对民生影响不大。到了“2000亿关税”,儘管依然精心挑选,已不可避免地涉及影响民生的商品了,所以美国政府不加25%,只加10%。10%是一个相对微妙的数字,它低於製造商、进出口商和分销商的利润之和,因此实际上,这10%关税中的大部分,都被各方分摊承受了,没有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头上。可是25%和10%有本质区别,到了这个关税水平,消费者感到明显的价格上升。如果剩下的“3000亿商品”再加税,消费品价格明显上升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如此,美国民意逆转是大机会出现的。

  进一步,美国在“500亿关税”和“2000亿关税”中有不少中间产品,这固然有利美国提供中间产品的公司,但加税同时也增加了使用这些中间产品的美国公司的成本,让它们的最终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於不利地位。

  再进一步,由於在中国生产最终消费品(无论是自己投资工厂还是通过代工生产)的美国公司数量庞大,“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数量也相当庞大。“三千亿”中很多是这类公司),它们“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也会加税,在美国国内市场处於不利地位。於是关税看起来是“中国公司受损”,实际是“美国公司受损”。

  美国的一种意见是,通过加税可以让生产线外移,打破对“中国製造的依赖”。但在实践中并不明显。虽然美国公司可以撤出中国生产线,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过程的损失也很可观,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於是在情况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宁愿先等一等,不会仓卒做决定。

  同时,企业留在中国“诱惑”也不少。中国无疑近年来用工成本上涨,但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下降,很大程度上抵销了用工成本的上升。加上中国国不少产业集成为“产业群”,有助商人设计、测试、生产新产品。这种“产业群”优势是通过三十多年建设形成,在其他地方无法短时期内複製。

  更重要的事,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急速扩大,在中国研发、生产、销售,成为美国公司现实的选择。这不但更好地迎合中国市场,也能切实地降低成本,更能获得免却关税和避免其他进口门槛的优势。更何况不少地方政府依然鼓励外资直接投资,给予相当的优惠政策。

  即便中国政府不在政策上报复,比如加报复性关税,美国企业对中国的出口也会受很大损失。

  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很大部分是大宗产品的出口,如农产品、能源和飞机等。进口公司大多是国营企业。它们对价格弹性没有这麼敏感,但对“政策弹性”非常敏感。比如大豆,中国加关税25%,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一下子就降到远远超出普通价格弹性能解释的水平。原因是国有进口商乾脆就不进口美国大豆了。飞机、能源等也是同理。这根本不需要中国政府加关税。

  即便是小宗的商品也难免波及。由於美国政府在贸易战对中国人民展示出来的“不友善”,“不买美货”也成了不少中国人自发的爱国行为。这不但波及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也波及美国企业在中国生产中国销售的“美国货”。

  可见,即便中国不报复,不对美国商品加关税,美国的“关税大棒”也是“七伤拳”。美国关税加得越多,价格越扭曲,对美国自身的经济伤害也越大。在这场持久战中,中国完全有能力应对美国的关税大棒。 旅美学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