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反修例背后的中美角力/文兆基

2019-05-16 03:17: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日前,立法会《逃犯(修订)条例草案》法案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结果一如外界所料,会议在反对派连同自封“主席”的涂谨申阻挠之下,再次腰斩收场。会后,会议主持石礼谦表示,现时情况已经显示,会议难以再次展开,於是决定向内务委员会发信寻求指示。另一边厢,反对派似乎也意识到,他们在议会内捣乱的行为,根本不得民心,於是建议召开所谓的“三方协商”,跟政府、建制派一同展开政治协商。

  然而,所谓“三方协商”真能够达成共识乎?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先从国际政治的格局,了解今次修例之争的本质属性。其实,早已有评论文章指出,反对派对修例本来意见不大,直至美国商会表态反对之后,才开始转向积极反对。直至近日,不论是美国驻港澳总领事唐伟康,还是“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均公开表态反对修例,可见反对派不过是马前卒,美国才是反对修例的始作俑者。

  问题是,为何美国反对修例呢?难道真的如美国商会所言,修例将会影响美国商家在港安全吗?绝对不是,虽然修例不只针对港人,也会影响在港活动的外资,但是他们在内地没有业务的话,修例根本影响不了他们。是故,我们要了解美方的忧虑,必须从半年前的孟晚舟事件说起。

  上年12月1日,加拿大警方因应美国政府的司法互助请求,逮捕在温哥华转机的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及后,美方声称华为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利用在港註册的星通技术公司,将美国高科技产品转售予伊朗企业,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始污衊华为,指它为中国政府服务,又积极游说各国,呼籲各国禁止华为参与西方国家的5G网络建设。

  种种迹象显示,不论是贸易战、孟晚舟事件,抑或是游说各国封杀华为、四处唱衰“一带一路”建设,都是美国意图围堵中国的手段,其真正的目标,是要遏制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继续提升,确保美国的国际霸主地位。另一方面,孟晚舟事件突显了美国为了外交上的需要,不惜滥用长臂管辖权,诬称一名没有美国国籍的中国公民,触犯美国国内法,然后要求加拿大代其逮捕,以便他们引渡回美国受审。

  由此可见,美国反对特区政府修订《逃犯条例》,是因为他们曾经滥用引渡机制,打击美国的潜在假想敌,所以担心修订通过之后,中方也会“有样学样”,指控美国在港商人违反内地法律,继而要求特区政府将其移交至内地审理。另一方面,美国的情报单位,究竟有否打扮成商人掩饰身份,又有否利用香港作为跳板,打着投资之名进出内地,藉此套取内地各方面的情报?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当然,大家只要明白,现行法例在逃犯移交上的各种限制,不会因为修例而受到影响,便会知道美国反对修例,纯属是他们作贼心虚,实际上则是杞人忧天。可是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只有扳倒修例,才能把“美国公民与靠岸海军在香港的风险”彻底减至最低。正因如此,USCC的报告才会恫吓特区政府或商界,声称《逃犯条例》的修订,将违反美国自行制订的“美国─香港政策法”,使他们害怕香港经济将因此而受到影响。

  因此,今次修例之争早已不是香港的内部矛盾,而是美国为了保障自己各路人马的自身安全,意图干预香港内部事务。在此情况之下,除非特区政府“跪低”,否则反对派作为外国势力的马前卒,所谓的“三方协商”根本没可能达成任何结果。

  更重要的是,反对派提出“三方协商”,不过是一种拖延战术。因为台湾杀人案疑犯最快将於十月出狱,反对派只要拖到对方出狱离港,他们便能以此为由,质疑《逃犯条例》修订的迫切性了。 时事评论员

点击排行